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下屬犯錯,如何批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下屬犯錯,如何批評?》。
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遇到別人犯錯誤或做錯事的情況,作為上級領導或家長,我們經常會批評犯錯誤者,這時我們要注意一定要對事不對人。誰都會做錯事,做錯了事,并不代表這個人有問題,所以批評時,切記因為一個錯誤否定一個人的品格。做錯了事情,肯定是需要批評指正,這樣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要批評的是事情本身,評價的事,比如常見的遲到現象,遲到這件事是不對的,但是并不見得遲到的人一定有問題,遲到的人可能因特殊原因導致遲到。如果因為遲到一件事而否定一個人,則會引起對方的極度反感,也會讓被批評者感到不公平。還是以遲到這個事情為例,如果我們說,為什么你總是遲到,這就是對事對人,把一次遲到上升到了一個人總是遲到的品格上來了。如果以對事不對人的標準應該陳述事實,不加入自己的評判,可以這么表達:咱們9:30開會,我看你是9:40到會議室的,這次會議參加人數比較多。。。,這些都是事實,再說影響,你來晚了,錯過了不少內容,這是對個人的影響,會議主持人和其他與會人員的思路會被打斷,這是對他人的影響。然后再說遲到這件事的后果,如果與會者的思路總是被打斷,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對遲到者的印象會變差:開會總是遲到,不尊重他人,可能會在工作中落后,等等。這些后果事關遲到者的切身利益,理應引起遲到者的重視。這樣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強調對他的影響,效果會好很多。這就是利用BIC(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事實影響后果的方法。批評是溝通中的負面反饋,一定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要明白批評不是目的,是手段,通過批評讓犯錯者認識到錯誤,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才是我們批評的目的。批評的同時,我們最好也給出建議,幫助被批評者改正錯誤。相對于批評,表揚是可以既對事也對人的。因為表揚人要基于事實,這樣會被認為是真誠的表揚和贊美。比如下屬剛剛完成一個難度極大的項目,經歷了不少困難,但是項目經理還是通過各種辦法順利完成了項目,獲得了客戶的驗收,也拿到了項目回款。作為上級領導,一定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個項目,你做的太出色了,換成我,肯定做不了這么高,咱們公司只有你能搞定這么復雜的項目,你真是太厲害了,咱們下周做個項目總結,你來介紹一下項目經驗。這樣下屬聽到上級的表揚,會覺得項目中受到很多委屈也值得了,跟著這樣的領導有前途。如果不結合項目,夸贊下屬,可能效果沒有通過具體事例表揚效果好。這也符合咱們要具體的原則,否則,夸贊一個人會很空洞。比如上面的表揚,如果不結合項目,只說,你太厲害了,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就提出贊美要具體,比如咱們女性漂亮,不能說你真漂亮,要結合實際的服飾,比如你今天穿得這個連衣裙真好看,顯得人比較高,皮膚也白,這樣具體的贊美,才會讓被贊美者感到受用,感受到真心贊美的力量。另外表揚一個人,要及時表揚,針對做的某件事,及時表揚,這樣效果最好,不能等事情過去一年了,你再提出來:小王,你前年做的項目太好了,為公司節省好幾萬元。估計小王的反應就是:呵呵了。曾國藩在管理他的團隊時,曾提出“揚善于公庭,規過于私室”,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他在處理八旗將領陳國瑞與淮軍名將劉銘傳的火并事件時,把這條規則運用的爐火純青,成功的處理了軍隊火并事件,也為后來劉銘傳收復臺灣埋下了成功的火種。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陳國瑞原來是個孤兒,靠自己的打仗勇猛、屢立戰功,逐漸獲得僧格林沁賞識,升為總兵。劉銘傳作為淮軍主力,也是銘字營營長,部隊由于是新組建,裝備精良,洋槍裝備不少。陳國瑞就是因為羨慕人家的裝備,趁劉銘傳部主力還未到達,對其先頭部隊,實行了搶劫,殺死二十多人,搶走三百多條洋槍。等劉銘傳主力到達后,聽說部隊被搶,自己兄弟還被殺了二十多個,火冒三丈。劉銘傳也是個狠人。他不管什么規定,馬上帶領主力包圍了陳國瑞部,將其五百人全部斬殺,還生擒了陳國瑞,把他押回了自己的駐地大營。劉銘傳本來直接殺了陳國瑞為兄弟們報仇,但想想陳國瑞也是朝廷任命官,并且比自己官階還高,沒敢回來,沒有殺陳國瑞,但是他也不會便宜了陳國瑞,把他吊起來狠揍一頓,餓了三天。看看大帥曾國藩要趕到了,才把他放回去。曾國藩到了軍營后,分別找二人徹夜長談,并且給朝廷上書他們的功績,在剿滅太平軍過程中,他們都軍功赫赫。陳國瑞、劉銘傳兩個狠人,在曾國藩的談心、薦舉與安撫手段下,很快就都像順毛驢,兩人各自帶兵按命令去新的防區駐防,原來劍拔弩張的局勢也平息了下來。這就是曾國藩的揚善于公庭。當然,這兩人的問題,并不是上個奏折,表揚一番就搞定的。其實在曾國藩與他們徹夜長談時,也就他們的過錯都一一指出,并且也狠狠批評了一頓,只是在自己的私室而已。至于如何安撫的,我們可以看他對陳國瑞的處理方式就行了。他給陳國瑞看他給朝廷的奏折,第一個奏折,是曾國藩要上奏朝廷抹去陳國瑞除總兵以外所有職務的一份奏折。陳國瑞看了之后也沒什么表情,反正他橫慣了,撤去職務就撤去職務,他也不在乎,所以還是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第二份奏折陳國瑞看了,臉色變了。這份奏折歷數陳國瑞的惡行,直接建議朝廷撤去陳國瑞的總兵職務。總兵可是一個關鍵的實職,對于陳國瑞這樣的戰將而言,其他職務可有可無,但總兵卻是他憑著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場場硬仗打下來的,這總兵要是撤了,前半生算是瞎折騰了。到了這個份兒上,陳國瑞終于沉不住氣了,跪下來跟曾國藩徹底認錯,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曾國藩不動聲色,僅用兩篇早就準備好的文章就徹底收服了這員悍將。這就是曾國藩“規過于私室”的效果。表揚是激勵,對于一個團隊的整體激勵,是梳理模范典型,讓大家去學習,去追求的,可以起到很大的正向引導作用。管理學上認為,懲可以幫助形成制度、紀律與規范,但獎才可以調動人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就是從創造財富與價值的終極目標來看,尤其是長期來看,獎比懲產生的作用要更大、更重要。人都是要面子的,所以批評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盡量當眾人面表揚,私下里去批評,私下批評再嚴厲,也僅限于兩人知道,范圍小,受批評者容易接受。另外在批評時,往往是大錯輕說,小錯重說,因為,當被批評者犯大錯時,其實他已經非常難過了,我們要是再嚴厲批評,效果反而不好,加重被批評者的心理負擔,容易導致壓力過大,甚至崩潰的情況;當被批評者犯小錯時,他個人容易不重視,繼續犯,所以要重說,往嚴重方向說。比如遲到,是個小問題,但是要嚴厲批評,因為容易繼續犯,所以要嚴厲批評來制止,比如說一個人遲到,影響大家開會,影響大家工作效率,耽誤大家時間,給公司造成多少損失等,只有這樣,才能記住教訓。總之,作為管理者,對團隊成員要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批評是為了保護制度,保護公平。表揚時要積極正面,多次表揚,起到不用物質方式也能激勵下屬的作用。
《下屬犯錯,如何批評?.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