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讀書的四重境界》,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讀書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讀”書都為稻粱謀。
為了某一個具體、有形、現實的目標,為了給自己的物質生活帶來正價值而讀書。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種讀書就有點“為人”的味道,即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將成果展示給別人看,從而獲取某種好處或利益。
譬如為了升學、為了學分而讀教科書,為了獲得各種資格證書而讀考試指定用書,為了某種知識競賽、技能比武而讀書,為了職稱論文的寫作而博覽群書,為了向領導上交讀后感或者讀書心得,根據上級機關或者領導推薦的學習書目而閱讀,等等。這類閱讀被動性較強,主動性較弱,趣味性較差,很多情況下注重的是記憶,而不是與書的作者交流的樂趣,所讀之書一般也不值得收藏,大多數情況下是讀完就扔、賣或者送人。為了寫作職稱論文,雖然也會大量、廣泛地閱讀,但是傾向于爬羅剔抉、擷精取華,為了的是尋找和論題相關的論據,很少通讀全書,當書本化作論文中的一個個注腳之后,該書會被束之高閣,很難被第二次翻閱。這種境界的人常發出的感嘆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落腳點脫不了一“用”字,急功近利、急學先用、現學現賣是其特點。
第二重境界:適心“之”所好。
溫庭筠有詩云:“適心在所好,非必尋湘沅”。這種境界的讀書全憑興趣,不依指令,不求功名,不為學問,也不跟風從眾,這樣讀書的人有點像孔子所推崇的“為己”而讀的“古之學者”。當然,達到這重境界的人多數情況下即使還未小康或者富裕,但至少也衣食無憂,有較高的學位和一定的專長,閑暇時間也較多,也不必為了各種文憑、證書而讀書,當然,最重要的是擁有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擁有一顆求知若渴的心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只要興之所至,這種境界的人可以啃讀笛卡爾的《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不怕被人認為“古板”,讀《左傳》、《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也不怕被人稱為“好古癖”,讀文史哲,也讀數理化,讀歐陽修,也會讀歐幾里得、歐拉,讀孔孟老莊,也讀魯郭茅巴,讀曹雪芹、施耐庵,也讀巴爾扎克、托爾斯泰。
這種境界的讀書人從不為自己設限,也不認為有什么“非請莫入”、“閑人止步”的讀書“禁區”,只要想讀的就讀。蘇軾曾言:“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這種境界的讀書就是為了“適吾心”、“適吾意”,這種境界下或許“有關家國書常讀”,但是一般人所謂的“無益身心”的“閑書”也會讀;不僅看某個人的某本書,還要把這個作者的所有書一網打盡,看了代表作還要看處女作、封筆作,看了選集要看全集,看了別集還要看總集;“不僅要吃雞蛋,還要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不僅看某個作者寫的書,還要看別人寫的關于這個作者的書,甚至看這個作者推薦的書。
…… 此處隱藏189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