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電視新聞稿時要注意什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電視新聞稿時要注意什么?》。
只要按著新聞的定義,遵循新聞五要素,看起來寫新聞稿很簡單,似乎只要有小學文化,能掌握幾千個漢字就行了。不過真正要寫好并不容易。進入業內就明白為何不容易了。 作為新聞稿,無論是平面媒體還是廣播電視媒體,其基本的東西是相同的。具有這些要素以后,就是一篇合格的新聞稿。但是電視媒體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電視新聞稿與報紙的新聞稿還是有不同之處。作為從事電視媒體的記者在寫稿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換句話說電視新聞稿有什么特點或者有什么不同?這里面還是大有講究,就這個問題筆者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商榷。 一、盡量避免抽象的表達。電視與傳統紙媒體的最大不同,就是電視是聲畫藝術,也就是用來看與聽的,尤其是用來看的,而報紙是用來讀的。因此,如果電視沒有畫面就不是電視了,而電視的新聞稿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畫面服務的。電視是形象和直觀的,電視畫面很難反映抽象的內容。所以我們在寫電視新聞稿的時候,就要考慮這一點。如果你不考慮這一點,你的稿子寫得再好再深刻,可是你沒有相應的畫面,觀眾看起來聲畫兩種皮,聽起來很累。所以你在選題時,在寫稿子時就要有意識避免一些理念性的東西,即使想講一個道理,也要用事實來表述,而不是用幾句話來說教。即便無法避免要表達抽象的東西,你也得找到一個具象的事件。比如,政府出臺了一個什么樣的政策,這聽起來肯定很枯燥,但是這個政策所產生效果,就是事件了,你就可以把抽象的東西變成了具象。 二、努力避免用很長的句子。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家報紙上看到一篇稿子的第一句話足足有三百多個字,放在報紙上,一點也不影響你的理解,或者說對你的理解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但是這樣的句子放在電視新聞稿中顯然不行,不說播音員一口氣念出來有問題,即使照本宣科念了,觀眾也不知所云,無法準確聽懂這個意思。其實長句子確實能表現深刻的意思,但不是電視稿的長項。電視新聞稿的語言是白描式的,通俗易懂的。大家不要看不起通俗易懂的語言,有些時候寫“這么簡單”的文章比寫所謂深刻與絢麗的文章更難。現代漢語的語法是“五四”之后從西方引進的,隨著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不斷推進。漢語(特別是書面語)歐化傾向比較突出。長句確實比較符合表達一些邏輯與哲理層面的內容,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我們要學會把長句子短化的技巧,學會從思維上解構歐句。所以,寫好電視新聞稿既是技術問題,也是思想觀念問題。 三、盡量避免形容詞的堆砌。小時候寫文章,總想追求優美,用很多形容詞,這并沒有錯。長大后寫文章能用很多優美的形容詞那肯定也是一篇不錯的文章。純文字稿也可以用很多形容詞,但是電視稿不需要很多形容詞。為什么呢?這是電視特點決定的,電視新聞稿是敘述語言,白描手法就可以了。因為電視有畫面還有聲音,再說新聞本身就是呈現事實。比如你采訪一個人物,你用“他激動地說,什么什么。”如果你拍的畫面中的采訪對象表情木然,一點也看不出他的激動,觀眾看了覺得可笑;如果你畫面中有他的激動表情,你不這樣說觀眾也看得到。再說任何表情都不會是單純一種意思。你不說觀眾反而能看到更多的東西,你這么一“激動”觀眾好象也只能看到“激動”了,把“激動”之外的豐富內涵反而給削弱。而報紙的稿子就不一樣了,你說某某語重心長地說:什么什么。讀者就會去想這“語重心長”是什么什么樣的,每人都會想象出不同的“語重心長”來。可是電視畫面中要是沒有這個人物“語重心長”的表情,你說了也白說。當然這樣說的意思,不是要大家不能使用形容詞,而是避免過多。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特別是新聞特寫的起始句,簡潔的形容詞,可以起到烘托氣氛、渲染情景的作用。大多時候電視新聞稿所用形容詞是不得已而為之,企圖彌補新聞事實、新聞事件之平庸。 四、盡力避免稿子的過長。電視新聞的版面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一檔十五分鐘的新聞欄目,折算字數也就是四千多字,即使二十分種充期量六千字。可你知道報紙一個版面有多少字嗎?一萬多。媒體形態上不給我們文字鋪張的資格,時間對電視節目來說是奢侈品。因此,電視新聞稿一定要寫得簡短一些。與報紙相比,電視所傳遞的信息可以說是立體的,有聲音、有畫面、還有稿子。而報紙只有文字,沒有別的樣式。因此面對同樣一個新聞事件電視的新聞稿完全能夠做到更精短。比如說一條重要的公路通道竣工通車了,報紙的稿子花一些筆墨去描述這條路的氣勢與美麗,場面的壯觀,如果要渲染的話還得化幾百個字甚至更長,占去一些篇幅。可是電視稿子完全可以用一兩句話就完成了,因為畫面所呈現的氣勢與壯麗已經讓觀眾看到聽到了。如果現場聲音好,我們配點現場效果聲,那就更好了。所以從技術上來說電視新聞稿就能做到這一點。 五、堅決避免總結材料式的表達。總結材料是最乏味的文本,總結材料是給誰看的,是給頂頭上司看的,給領導看的。而新聞是給觀眾看的,觀眾要看什么?他們要看到的是事實、事件。而不是“領導重視、措施得力、思想統一”之類的東西。再說這樣的新聞稿,也沒有什么相應的畫面可對應,看起來自然乏味。如何避免呢?首先要改變觀念,有些同志,好象覺得我寫新聞稿不提到這些,單位的領導就會不高興一樣。領導水平都很高,不會這么去看問題的。再說一個乏味的新聞我們就是給播了,也不見得就有好的效果。剛剛是從觀念上說,再從技術上說。你面對一個總結材料如何叫它變成新聞稿,你就找出事實來,找出事件來,有了這些就行了,最后點一下成果。其它的一概不要,最多提綱挈領拎一句,不要覺得可惜。 六、努力避免數字的羅列。有些新聞稿,一大堆數字羅列起來。這其實也是總結材料的表現。好象刪掉哪一個數字都很可惜,自己好不容易辛苦寫出來的,算出來的。還有人會認為這么一刪不是沒幾個字了嗎?好象稿子不寫出幾千個字就沒水平,就讓領導不滿意,就讓同事看不起一樣。電視新聞稿完全不必要有這樣的顧慮。電視不適合數字的羅列。因為它是以時間為載體的,過了這個時間點就沒有了,它不能保存,報紙可以保存。誰記得住這么多數字呢?電視新聞稿里的數字是最經典數字、核心數字、爆炸數字。比如提到千島湖交通成就,完全可以僅用淳安縣的公路總里程就行了,從千島湖形成時的6公里到現在的2000多公里,增長300多倍。如果你再巧妙一點,2000多公里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可以從杭州到廣州了。這就形象化了,若再作個圖表符號表達,就完全達到生動又好看了。 七、盡量避免過于專業化的表達。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專業術語,這些術語在外行看來,像天書。有些時候對著文字讀都有點難琢磨,更不要說聽了。記得有個笑話說一個物理學家叫人蹲下時說:重心往下。寫電視新聞稿一定不能做這樣的物理學家。比如表述“10K100M”話最好寫成“10公里100米處”。面對各類專業術語,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可有可無、無傷大雅的堅決不要,非要不可的也想方設法把它轉化成通俗化、常態化。 八、盡量避免不便念誦的語式。在電視新聞稿中,有人還用了各種各樣的標點符號,省略號、破折號、引號、括號等,其實這些標點符號用在書面的文章中有時很有效果,甚至產生意味深長之感。我看到不少文章中省略號、破折號、引號、括號用得很巧妙,給文章添彩不少,制造了空白,給讀者以想象。但電視新聞稿中,是用來配音的。那些省略號、破折號、引號、括號所要表達的意思,都無法通過播音員之口來實現,你要它干嘛?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的電視新聞稿“兩條省道”這樣的稿子誰播得了?即使播了也傳達不了正確的意思,觀眾聽了也不甚理解。 總之,電視新聞稿一定要追求通俗、易懂、口語、日常、簡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新聞記者與編輯,好多時候類似于翻譯,要有自己的三把斧:可以將一切不適合電視新聞表達的內容轉化為最契合的電視新聞文本。
《寫電視新聞稿時要注意什么?.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