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領導干部當慎待“兩種尊重”》,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領導干部當慎待“兩種尊重”》。
當前,絕大多數領導干部都能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加強學習,認真履行職責,成為業務工作的能手、群眾謀利的幫手和發展方向的舵手,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也有個別領導干部喪失了信仰、迷失了方向、扭曲了人生,墮落成“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稀泥干部”、“盯著位子,想著票子”的“祿蠹干部”、“你算什么,他算什么”的“霸王干部”、“拿點應當,貪點沒事”的“蛀蟲干部”。之所以淪為“如此干部”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慎待“兩種尊重”。
“第一種尊重”,是對領導干部職務的尊重,而非對其本人。換句話說,不論誰處在這個位子上,大家都能給予他相應的尊重。此種尊重之所以產生,大多源于尊重者的“三種心態”:認為領導干部處于這個位子上就是這個行業領域的權威的“普遍心態”、信奉“權力至上”并相信誰有權力誰就成功的“崇拜心態”、認為領導干部手握權力能為大家解決問題牟取利益的“務實心態”。這種尊重,因權而起、由外而發,是短暫的,“人一走,茶便涼”。
“第二種尊重”,是對領導干部個人的尊重,而非對其職務。也就是說,無論其處在什么位子上,大家都會給予他同樣的尊重。這種尊重之所以產生,大多源于被尊重者的“五個優點”: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樸素的為民情懷、優良的個人作風、突出的工作業績。這種尊重,因德而立,由內而生,是持久的,歷久彌新。
而時下一種客觀事實是:一些人一朝升遷走上領導崗位,“第一種尊重”便隨之而來、如影隨形。于是,阿諛逢迎、溜須拍馬、殷勤獻媚、投其所好……不一而足。而升遷者處在這“第一種尊重”的“迷魂陣”中往往悠悠然,飄飄然,竟不知所以然,終究會在“糖衣炮彈”面前敗下陣來,進而思想上奉行拜金主義、生活上追求享樂主義、工作上流于形式主義,最終難免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注定要接受黨紀國法的嚴懲,乃至鋃鐺入獄,甚至丟掉性命悔恨九泉。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再回頭仔細思量,如果領導干部處于“第一種尊重”的“云遮霧繞”中,能自覺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冷眼觀之、靜心待之、一笑了之,進而耐住寂寞、守住清貧、管住小節;認真加強學習、保持純潔黨性、堅定理想信念;盡心盡力謀事業、盡職盡責干事業、盡善盡美成事業;最終不失理想抱負,不失發展良機,不負黨的重托,不負人民期望,干出經得起時間、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實在在的業績。如此,“第二種尊重”便隨之而來,同樣如影隨形。“即便人走,茶也不涼”。當然,領導干部雖處在“第二種尊重”之中,卻依然不能自滿、自傲、自恃,而應時刻做到自省、自警、自勵。古語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正是此理。像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草帽書記”——楊善洲、人民的好法官——宋魚水等人,即是如此。他們是黨員干部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好公仆,雖世易時移,仍百世流芳。其實,回溯歷史長河,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蜀相諸葛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宋相范仲淹、“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清吏鄭板橋等人,之所以能時越千載、名垂百世,原因之一恐怕也是慎待了這“兩種尊重”。
一言以蔽之,“第二種尊重”來自于名聲與官聲,根源于政績與人品,與崗位并無直接聯系。因此,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尤須慎待這“兩種尊重”。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