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樣精準畫像》,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樣精準畫像》。
在文稿工作中,有一種比較普遍的困惑,即“稿子太普通,放之四海而皆準,換個大標題和署名隨便哪個部門都可以用”。收到這個修改意見后,有的同志就慌了手腳,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大量使用部門“發明”的詞匯、部門專業的術語和自己“創造”的生僻詞匯,以此來顯得與眾不同;二是大量使用文學修辭手法,以此來顯得不落俗套。前一種,雖然看起來很專業,卻也讓人看不懂,失去了交流價值。后一種,雖然看起來鮮活生動,但容易引起表達歧義,而且略顯輕浮,達不到有效溝通的效果。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說,寫稿子就是把文字當成一把“刻刀”,對工作進行精準畫像,讓受眾看完文字就能理解工作,就能在腦海中想象出一副工作的畫面。這時,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工作,也許是措施,也許是辦法,也許是手段。我們常講,公文的第一要義是精準,除了指表述精煉、用詞準確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對工作精準畫像,所謂“見文如見面”。
如何讓一個稿子擺脫“普適性”?我想,最重要的是文稿背后工作的思路。如果連工作思路都跟別人一模一樣,那么,不管使用什么樣的高超技法,都避免不了“落入俗套”。在這方面,中央層面很多的講話和文件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個類型的會議,每年都開,主題也差不多,工作就那些,但每年出來的稿子都讓人耳目一新,原因就是背后的工作思路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一段時間,經常看**區的匯報稿、**區的宣傳稿,即使把地名隱藏,上眼一看就知道是這兩個高新區,文稿將其特有的工作思路刻畫得淋漓盡致。關于工作思路在文稿中如何體現,一個比較常用的辦法就是依托標題,通過一、二、三級標題的相互支撐,形成完整而系統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說,當把文稿正文刪到三級標題,剩下的就是工作思路。偏務虛的材料,更多靠觀點。
文稿尤其是講話稿的精準畫像,還要充分展現講話人的施政風格和性格特征,閉著眼睛聽講話就知道是誰在講。我們常說,要適應領導的風格,這個風格不僅僅指文風,中央對文風有要求,相對一致;也不僅僅指關心的重點,對于一個地方和部門來講,重點工作也差別不大。更重要的是,要適應其施政風格和性格特征,即看問題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處事作風等等。除把握意圖之外,這也是一個非常核心的能力,既需要快速掌握也需要長期培養默契。因此,新領導一上任,我們會集中研究其過去一段時期的文稿,主要就是為了精準把握這兩個方面。當然,這方面不能教條,必須動態地看,客觀環境變了,主觀能動性的東西也在變。
精準畫像有個別場景還是要靠語言,主要是檢討、反思等類型的材料。這類材料,刻畫的主要是一種態度。用精準的詞匯,淋漓盡致地將內心的態度表達出來。寫好這類材料,除了有較強的代入感,還需要有很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善于用文字來營造氛圍、來烘托情緒、來引導思路。當然,政治敏銳性更加重要,火候恰到好處。
最后,說一點與主題無關的。要善于聽取吸納領導的修改意見,不能“有一說一”“見一改一”,在看到修改意見后要想到領導的前面去,甚至比領導多想一層,重要的是想明白領導為什么提出這樣的修改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文稿送審返工次數,也才能降低思想摩擦系數,更加快速地度過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