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供銷助農工作情況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供銷助農工作情況匯報》。
去年以來,我縣供銷合作社大力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通過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壯大農機資源力量、創新聯農帶農機制等方式,有效拓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促進縣域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
一、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打造綜合服務新平臺。一是規范打造服務體系。**縣供銷合作社結合實際,組織涉農企業負責人、村“兩委”干部、種田能手等群體,以經營設施、場地、農機裝備入股等形式,大力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村供銷社。目前實現標準化、規范化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67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2個,建設村供銷社23個,創建農村綜合服務社(中心、站)129個;二是示范引領服務體系。**縣**鎮和*村在縣供銷社牽頭成立村民合作社后,實施“支部引領、村社合作”發展模式,通過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盤活“三資”,指導成立8家合作社(農業公司),參與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收取租金,實現資金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紅和務工增收。和律村先后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三是創新發展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土地托管業務,開展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社會化服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全流程、綜合性服務。2021年至今,實現土地托管面積累計35.12萬畝。
二、壯大農機資源力量,激活示范服務新動能。一是壯大農資隊伍。**縣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在供銷社領辦下的一支力量,目前該社共有社員237人,各類農機具386臺套,資產總值7528萬元。合作社積極吸收220戶零散農機戶帶機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安排,按勞取酬,通過下設的機耕團隊、植保團隊、甘蔗裝載團隊、甘蔗機收團隊、機械維修團隊、農業技術團隊等6個機構,每年服務2.7萬戶蔗農,服務面積29.6萬畝;二是提高服務效能。合作社積極改善管理方式,讓農戶由“會”種地向“慧”轉變。在今年全區開展的“桉退蔗進”工作中,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投入36臺套拖拉機對縣域4000多畝清桉地進行機耕作業,開創了2.1米寬窄行距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拖拉機配套一次性完成,種植甘蔗1600畝,甘蔗托管作業面積2200畝。在**農科院甘蔗研究所指導下,創建甘蔗良種繁育基地580畝,建起甘蔗“雙芽段健康脫毒種莖”加工廠,為縣域蔗農提供1.03萬畝的“雙芽段健康脫毒種莖”,節約蔗種3萬噸,增加收入1560萬元;三是社會效益共贏。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每年安排脫貧戶、農戶就業460多人,社員年人均收入10.3萬元,實現“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互利共贏的合作經營模式。8年來該社利用機械化服務,在甘蔗生產托管過程中耕、種、管、收環節上,直接為蔗農降低生產成本9166萬元。該合作社先后榮獲“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中國農機行業農機化杰出服務獎”“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國星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榮譽稱號。
三、創新聯農帶農機制,提升鄉村振興新效能。一是探索“零差價”農資經營服務新模式。縣委組織部聯合縣供銷社聯以“黨旗領航,村社共建”模式,共同打造村級服務平臺,建有村供銷社31家。縣供銷聯社把化肥等農資以成本價直供村供銷社,村供銷社平價銷售給村民,確保銷售給農戶的價格低于市場價。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各類農資銷售額約2.3億元,同比增長9%;給13家村供銷社平價供應化肥2450噸,釋放平價紅利24.5萬元,惠及群眾1795戶。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的村供銷社按不同化肥種類每噸提取50-100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年底,縣內12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經濟分別增加收入5-10萬元;二是著力推廣“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發展模式。**縣螺山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走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綜合開發螺山田園,目前已建成3600畝的泉水稻產業核心示范區,示范區年產泉水稻2800多噸,年產值1200多萬元,同時建成特色水果“武鮮柑”生產基地400多畝,年產柑果160萬公斤,產值1280萬元,所涉及的3個行政村已建立村供銷社,通過村供銷社組織農戶參與泉水稻種植生產,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0多萬元,農戶增加收入100多萬元。該合作社先后榮獲自治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四星級鄉村旅游區”“全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