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干部提拔的規律,這篇文章點得很透!》,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干部提拔的規律,這篇文章點得很透!》。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做好干部提拔任用工作,重中之重就是真正讓那些工作高效、群眾口碑良好的干部晉升到更高的職位上去。
歸納起來看,提拔任用干部需要做到“三個重視”。
一、重視實績
在干部晉升的“雙系統規律”中,“任務型因素”是肉眼可觀察的工作實績,通過與特定干部的崗位要求對比、與其崗位責任書對照,就可以看出其好壞。在我國干部的日常管理中,考察干部是否具備“任務型因素”的辦法已經非常成熟,既有每年由組織部門展開的年度績效考核,也有人事部門、本部門、本單位展開的年度考核,還有委托高校等第三方機構展開的實績考核與評價工作。
當然,即便這些辦法十分成熟,在考核過程中也要特別提倡說干話、辦實事,以實績考核反推干部的綜合能力,謹防有些干部做的工作不多,匯報起來天花亂墜、熱鬧非常,工作總結文采飛揚、自我標榜。
二、重視“非任務因素”
顧名思義,“非任務型因素”是與“任務型因素”相對的一種因素,是以“非成文法”的柔性方式存在。我國干部晉升的“非任務型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好人因素”
此處的“好人”是一個與傳統上認為的績效相對而生的概念。眾所周知,傳統認為的績效就是“顯績”,是干部實際上產生的工作效果等可以通過一定手段測評出來的成績,比如GDP提升、財政收入提升等,這種成績無論何種類型的干部經過努力都能夠實現。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類績效對于個別政績觀錯位的官員可能更容易達成,因為通過破壞環境、非法收費、敗壞道德等方式更容易產生“績效”。但這類績效是“帶血的績效”,遲早會被組織與人民群眾識別出來,因此而獲得的晉升最終也會被“清零”,個人也會被嚴肅問責。
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科學地晉升,在合法取得績效(顯績)的同時,還需要展現自己有別于那些違紀官員的因素,是德與績相匹配的優秀干部、好人。就我國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指向的內容,無疑可以看作是判斷干部和普通群眾是否成為“好人”的“最大公約標準”。
…… 此處隱藏364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