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努力提升“五種能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提升“五種能力”》。
治國安邦,人才為本。當前,世界局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廣大審計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審計干部應自覺主動地加強學習、勇于實踐,努力增強能力,提高領導水平。具體來講,就是要努力提升“五種能力”:
一是提筆能寫。寫作能力是審計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審計干部能否運用文字交流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反映客觀事物,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考驗,而且還關系到工作效果的好壞。在審計實踐中,審計干部經常要與各種文書材料打交道,撰寫審計方案、審計報告、審計案例分析、學習體會、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等等,數不勝數。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較強的文筆功底,不具備相應的寫作能力,就不能勝任審計工作。因此,審計干部應切實具備隨時隨地、隨情隨境組織、寫作各種材料、文書的能力。審計干部只有不斷勤動筆頭,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籌劃工作能力,同時也通過自己精練的文字,把各項工作安排得更有頭緒,開展得更有聲色,總結得更有條理,使各項審計工作得到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的認可。二是張口能說。常言道:“言為心聲,言為形象”、“會說話惹人笑,不會說話惹人惱。”作為審計干部,需要有好的口才。在不同的環境、場合講話時要做到口齒流利、表達準確、應對敏捷、得體恰當。例如: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時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開會時抓住主題,條理清晰,目標明確,聲色并茂,并要做到“有話則短,無話則收”;建言獻策時要敢說真話,敢講實情,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后炮”,正所謂“言當其時,一字千金;言背其時,一文不值”;做審計工作時要有真情實感,語言表達親近和藹,少講官話套話,多講群眾語言;規勸、說服別人時,要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產生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批評部屬或犯錯誤的人時,既要懲前毖后,又不傷自尊心,使對方心悅誠服,改正錯誤;表揚別人時,既要使對方發揚成績,再接再厲,又不驕傲自滿。三是動手能干。動手能干,干則能成,是審計干部的第一能力,這就要求審計干部在工作中,要肯干、敢干和會干。肯干,就是要有“老黃牛”的精神,“不用揚鞭自奮蹄”“俯首甘為孺子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要有“小蜜蜂”的執著,“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勤奮進取,無私奉獻;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氣度,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要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本色,不計得失,淡泊名利。敢干,就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凡是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勇往直前。會干,就是要對業務能熟練自如,融會貫通。既要抓住重點又要兼顧一般,既要顧及長遠又要立足當前,既要貫徹執行上級決策部署又要結合工作實際,既要主動爭取上級領導的支持又要加強協調與配合,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懂得創新,切實做到“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譬如,在實施民生審計項目中,要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立足基層,扎根基層,深入到社區、村組、群眾中去,聽民聲、觀民情、察民意、體民心,充分了解人民群眾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新希望,做到解民憂、釋民惑、保民生、促民安;在處理重大復雜多變的問題時,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多謀善斷,把握問題的發展趨勢。四是遇事能謀。一個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謀事的能力。“謀”在做事的所有環節中至關重要,做事前謀與不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審計干部在工作中,要在洞察事物本質和特征、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動腦筋、想辦法,對工作的各個環節認真進行籌劃,運用最恰當、最適合的方法謀業干事,使工作緊張有序、有條不紊,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要學會站在群眾利益、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琢磨,深入探索,謀劃如何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讓廣大人民群眾認同,不斷提升行政工作公信力。五是睜眼能識。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體制轉換的客觀環境下,各類社會矛盾凸現,形勢日趨復雜,社會風云多變,而審計干部又肩負著維護國家財經法紀的使命,承擔著黨和人民的重托,這就要求各級審計干部都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具備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切實做到識事、識人。識事,就是要有“冒一芽而知春、落一葉而知秋”的“嗅覺”,善于通過現象看清本質,明辨大方向,分清是非,分辨丑惡,去偽存真,作出正確決策;善于發現經濟領域存在的傾向性、潛在性和前瞻性問題,在工作中找準“主攻點”,牽住“牛鼻子”;善于發掘別人的長處,吸納借鑒,歸為己用。識人,要知人善任,盡最大可能做到專才專用,通才通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把最合適的人調配到最合適的崗位上,使每名審計人員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最佳狀態,用對一個人,盤活一盤棋。那么,如何提升這“五種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要“學”為本。學,即善于學習。學習是提升“五種能力”的主要途徑。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非學無以立德”。對于審計干部來講,不學習,說出的話也往往無的放矢,認識問題就不會深刻,考慮的問題就不會周全。總之,提升“五種能力”,關鍵要善于學習。要注重學習的深度,理解、把握、思考學習的內容,融會貫通,用于實踐;要注重學習的廣度,不僅勤于學習政治理論、業務知識,不斷提升政治和業務素養,也樂于學習經濟、科學、管理等多學科知識,提升文化品位,增強自身的綜合修養;要拓寬學習途徑,既要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又向實踐學習。通過不斷學習,自己的知識豐富了,知識面開闊了,講起話來才能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寫起文章才能生動活潑,新意迭出;干起工作才能得心應手,卓有成效。二要“行”為先。行,即多實踐,多練習。提升“五種能力”,勤于實踐也不可少,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轉化為能力,“五種能力”中的許多奧妙之處,常常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要在審計實踐中去體驗、摸索和領悟,否則就永遠是個“門外漢”。因此,審計干部要為自己搭好干事舞臺,樂于“找事干”。要主動動筆寫材料,常言說,“筆耕不止終有獲,勤寫筆下也生花”,通過爬格子,多練筆,不斷提升寫作水平;要主動靠前參與各項審計一線工作,通過審計實踐摔打自己,磨練自己,努力增強干事的本領和增強認識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想方設法完成每一個臨時性任務,通過辦理一些比較生疏和難辦的事情,培養自己解決多方面問題的素質。三要“思”為要。思,即慎思。慎思是善行的前提。《論語?公治長》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說,凡事只有經過反復謹慎周密的思考,才會有符合客觀現實的正確行動。人的行為受思想意識的支配,而思想意識不是突發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是對客觀實踐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的結果。漢相張良,慎思而后激流勇退,免遭災禍。諸葛亮身居隆中,胸懷天下,“思”成《隆中對》,為建立蜀漢政權奠定了基礎。此類例證舉不勝舉,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思利于行,善行皆受益于慎思”。因此,審計干部要養成獨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要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不同角度、從不同的層面去觀察和思考問題,以求洞悉事物,通曉事理,集思廣益,科學分析,以明確發展方向、完善發展思路。譬如,在草擬審計報告時,對篇幅、重要觀點、主要問題的提出和表述,要深思熟慮、謀篇布局、斟字酌句;在做重要發言前要思考哪些話該講,哪些話不該,該講的話如何講得言簡意賅,使人明白,做到心中有數。如此等等。四要“研”為基。研,即深入調研。提升“五種能力”,應搞好調查研究。會調查研究是審計干部所必備的一種能力,也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同志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審計干部只有深入審計工作第一線,深入人民群眾中,深入到矛盾較多的地方,縝密調查研究,才能做到掌握的實情更準一點,占有的材料更多一點,思考的問題更深一點,觀察的問題更遠一點,才能做到言能達意、書則成文、識得準確、謀有高度、干得漂亮。
《努力提升“五種能力”.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