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年輕人寫材料還有前途嗎?三個判斷助你看清事實
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辦公室年輕人寫材料還有前途嗎?三個判斷助你看清事實》,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辦公室年輕人寫材料還有前途嗎?三個判斷助你看清事實》。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念:對于一項工作或一個崗位,如果僅憑當前所見的利益去評估值不值得或者有沒有前途,其實是比較片面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我始終認為:人的思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某時某地作出的判斷,常常與真實情況誤差極大。因此我們做出的每一項決策本質上都是臨時性的。時移勢易,就要因時而變。由此可以得出的一個推論,也是經驗之談,就是:人生的道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很難在人生起步階段決定這輩子非干什么不可或一定不能干什么,只能基于現有的條件,一點點地做能做的事,做著做著,自然就會慢慢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適合做什么。一句話:看問題可以評估暫時的優劣得失,但絕不能太功利,急功近利更要不得。有的人對語言敏感,喜歡琢磨問題、坐得住,或喜歡咬文嚼字、表達欲強,又或者不喜歡跑跑顛顛,不滿足于干具體的事務性工作,這就比較合適寫材料。另外一些人,對語言文字無感甚至反感,從小到大一寫作文就頭疼,那就只能去干一些具體的事務,硬要塞到材料崗,會感覺很痛苦,甚至度日如年。(比如,如果讓我去干財務性的工作,我也會如同受刑一般,因為我對一些具體數字十分無感,看到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數字就頭痛)所以這就進入第一個判斷:你對寫作是否喜歡或者不厭惡?(這是對內審視)這是最基本的:要遵從自己內心深處的直覺。人不能欺騙自己。如果很厭惡文字工作,那么放棄吧,硬要堅持的話,未來的每一天都會陷入自我矛盾和糾結,而且這個感受很難扭轉,對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損耗極大。第二層判斷是:自己是否具有寫材料的基礎?(這是回溯分析)如果文字功底太差,從小語文成績基本上達不到合格水平,也從來不喜歡看書,以后也不打算遭遇大量嚴肅閱讀,那么幾乎可以放棄。現在為什么寫材料的青年人才如此匱乏,就是因為我們的數十年以來的基礎教育過于重視數理化,對語言文字和人文社科關注不夠,導致很多年輕人其實日常生活中連稍微大段一點的話都講不明白,更遑論寫成文字了(現在開始意識到了,有所重視,但畢竟一兩代人已經塑造成型)。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一談到寫東西就心里發怵甚至生理反感。許多人沉浸于聲色的浸淫,逐漸失去了對語言文字的耐心和敏感,更不用說上升到“文以載道、以文治國”的高度去認識寫材料這項實際上非常重要的工作了。第三層判斷是:所在的單位(崗位),平臺有多大?(這是對外觀察)平臺越大,寫材料的功用就越大。平臺越小,寫材料的作用越小,文字工作越接近于打雜。因為越小的平臺,事務主義越強,基本上很難有什么出思想的空間,還是以完成上級交辦任務,按部就班為主。平臺越大,越凸顯材料的重要性,越應該研究材料、參與寫材料,這本身是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式,是思想水平綜合能力提高的絕佳契機。當然,被慧眼識珠的概率就更大。以上分析,都是基于你有選擇的余地這一項前提。如果目前沒有任何選擇空間,那么請先適應,同時對得起自己的那一份工資,不要以“太虛了”“沒人看”“不重要”等借口,無端且長期制造大量語言垃圾。要知道,目前為止,不管在任何時代文字是相當重要的痕跡。

《辦公室年輕人寫材料還有前途嗎?三個判斷助你看清事實.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