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10630:也談“敬惜文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10630:也談“敬惜文字”》。
“敬惜文字”這句話,我是在《光明日報》總編輯王慧敏的文章中看到的。這是一篇追憶文章,追憶的是其研究生導師、當代著名新聞工作者范敬宜的點滴往事。王慧敏在文章中寫道:
“敬惜文字”是范敬宜常叮嚀我的話。他說:“現在新聞圈里有一種不好的現象:輕視文字。如果誰要鄙薄一個記者,會在數說了一頓不是之后來這么一句‘這人,文字還行’。其實,這是把本末鬧擰了。文字是新聞從業(yè)的基礎。沒有過硬的文字基礎,絕對當不成好記者?!?/span>
范敬宜先生是新聞大家,擔任過《經濟日報》《人民日報》兩家央媒大報的總編輯。連這樣的大家都那么敬惜文字,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對待自己筆下的文字呢?
看到“敬惜文字”這句話,我對“敬惜”二字特別有感。反復琢磨,細細品味,覺得這兩個字真是用得好——精準、精到、精辟,講到對待文字的正確態(tài)度,真是沒有比這更妥帖的詞了!
“敬”是對文字的尊敬、禮敬、崇敬,更是一種“文化敬畏”。無數事實雄辯地證明: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奇、最美麗、最先進、最有內涵、最了不起、最有生命力的文字。這一連串的“最”,唯有漢字才當得起、稱得上。漢字不僅是文化符號、交流工具,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文脈賡續(xù)、文明衍繼的方舟。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造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傳說漢字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一天,老天爺都被感動了,用粟米下了一場雨;到了晚上,魑魅魍魎因為天機盡現、無所遁形,驚恐地大哭。這樣的漢字,我們豈敢不敬,又怎能不敬!
“惜”,是對文字的愛惜、珍惜、吝惜,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自律”。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惜墨如金”“惜字如金”的傳統,也留下了很多苦心煉字、精心琢磨用字的典故?!罢Z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唐·盧廷讓《苦吟》)“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送無可上人》)等,都是古代文人敬惜文字的生動寫照。
…… 此處隱藏109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