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129:練熟這三道"減法"讓公文“返璞歸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129:練熟這三道"減法"讓公文“返璞歸真”》。
練熟這三道"減法" 讓公文“返璞歸真”
對于寫好公文,有一點共識,那就是功夫在平時。要廣泛收集提煉素材,才有文思飛揚、鵬程萬里的保障,要廣泛涉獵博采眾長,才有妙筆生花、旁征博引的基礎,這些無疑都是練就“筆桿子”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加法”,其重要性也已被老筆頭眾多大咖們反復強調。因此,晚輩今天不對“加法”多加贅述,而是分享一點在公文寫作中如何做好“減法”的體會。
從事文字工作之初,也曾走入過一些誤區,直到偶然讀到一些我黨史時才驚喜發現,關于好公文的標準,其實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有了權威意見。毛澤東同志曾在批評黨八股時指出:“我們的許多同志,在寫文章時,十分愛好黨八股,不生動,不形象,不講究辭章,看這種文件是一場災難,耗費精力又少有所得。”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毛澤東同志又提出:“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數年下來,愈發覺得這就是評價好公文的黃金定律,同樣,至高的真理往往也是極度樸素的。這“三性”看似簡單,要做起來,實乃最高標準,頗讓我有種為追求返璞歸真而上下求索之感。個人認為,要達到這“三性”,正需要我們在做“減法”上狠下功夫。
一、“減”出準確性
要減掉干擾項。公文通篇應該保持一個基調,避免出現自相矛盾、相互沖突。尤其在“互聯網+公文”時代,收集拼接各式各樣的素材然后再創造,是許多人慣用的成文方式。這時候出自不同人手筆、產自不同背景的部分素材內容可能就會成為干擾項。因此,在發揮“拿來主義”的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緊扣實際背景,以問題導向把握通篇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上級領導意圖就是需要你重點關注的問題導向,所以務必保持高度聚焦,從自己的慣性思維或路徑依賴中抽身出來,將領導的思路意圖記錄準確、領會吃透,再根據領導的風格形成文字。
要減掉偽命題。偽命題就是不符合邏輯的陳述。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通過嚴密的邏輯結構來支撐的。首先,關注形式邏輯。要注重對概念和數據等事實性材料鑒定,遇到疑問之處,及時聯系相關部門求證核實,對暫不清楚的情況,不可望文生義,莽下推斷;要留心檢查語病,推敲逐句的推理和逐段的關聯,從而準確表達內容,保證公文的權威性。其次,關注是否辨證。在確立基本立場和觀點的基礎上,要分析事物的正面反面,挑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兩個主要的側面。
二、“減”出鮮明性
…… 此處隱藏102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