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324:年輕干部要忍住“懷才不遇”的焦躁》,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324:年輕干部要忍住“懷才不遇”的焦躁》。
年輕干部要忍住“懷才不遇”的焦躁
很多干部特別是剛剛步入機關的年輕干部,特別容易出現一種心態,那就是懷才不遇,覺得自己讀了那么多書,都碩士了,還這么不受重視。尤其是看到機關里一些幾乎“躺平”混日子的“機關油子”,論能力還不如自己呢,可照樣混得如魚得水,這心里就越發不平衡了。有時看到干部提拔職級的時候,有些“老干部”工作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結果也沒耽誤提拔,心里會對機關這個職場多少產生一種怨懟之情,越發增添了“懷才不遇”的焦躁。?
這種“懷才不遇”的感覺正常嗎?先說答案,非常正常,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也有這種心態。覺得自己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寫這點小東西有什么了不起,那些處長、主任們有的學歷還不如自己,還有的“老機關”整天也看上去無所事事。用一句現在孩子們流行的話說,那時的我也想“整頓職場”。后來,機關里要提副處級干部,我們條件相同的一共五個主任科員,結果提了四個,就剩下我一個。領導跟我談,說我在五個人當中最年輕,以后還有機會。當時我的心里好大不情愿,覺得不管是論工作能力還是工作態度,我都不比別人差,就因為我比他們年齡小就應該讓一步?自己的面子情何以堪?那一段時間,我的情緒相當低落,一度產生了調離這個單位的想法,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那就“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不過,當時我的一個領導有一天晚上加班的時候跟我做了一番長談,讓我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這個領導當年跟我長談的內容,我會在后面的文章中詳細說說。?
關于“懷才不遇”這個想法,在職場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這里的原因非常簡單,人們最不容易認清的,恰恰是自己。一個人活著總要給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或者說為自己的決定找到理由。這種意義就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一定是最合理的,自己做的事情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人就無法在當時做出那樣的決策和行動。當然,這種自認為最合理和最好的想法和行動很可能在他人或者社會看來全然不是這么回事,于是這個人就會因此而吃虧碰壁。正是由于自己的理由與社會的現實產生了矛盾,并且因此使自己遇到挫折,人們才會產生“后悔”這種念頭。?
“懷才不遇”正是源于人們對自己生活與行為意義的一種誤判。這么說有一點點拗口,通俗點就是,你自己覺得的那點“才”,很可能在他人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那么“不遇”也就順理成章了。還以我剛參加工作時的那種“懷才不遇”為例,當時我的直接領導是跟我一個辦公室的副處長,他是一個大專學歷,我那時還停留在“以學歷衡量學問”的十分低幼的認知階段,剛開始真沒把他放在眼里,可真正等到接到任務后,我才發現這位副處長文字功底尤其是機關公文的起草水平十分了得,遠遠超過我這個小屁孩。從那之后,我心服口服地拜他為師,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從機關文字的ABC開始學起,終于慢慢“出了師”。?
…… 此處隱藏20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