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從公文語言談公文寫作》,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從公文語言談公文寫作》。
公文是國家黨政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處理公務、處理生產、開展社會活動的一種文體。由于交際的目的、內容、對象和條件等因素對語言材料和修辭方式有著自己的選擇,因此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大家都能感到,看一篇公文,既和讀一篇小說、散文感受不一樣,也和讀一篇社論、科技論文不同。這就說明公文語體是和文藝語體、科技語體和政治語體相區別的。這種區別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它是以記述為特征,實用為目的,它不追求語言的藝術化,也不以語言的生動性為主要特征,除個別以鼓動、宣傳為目的,如鼓動報告、倡議書、商品廣告外,它主要是把準確和簡潔等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而規格化(尤其是嚴格意義上的公文)則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我們可以說,準確性、簡潔性、規格性是公文語言的三個基本特征。
公文語言的第一特點是準確性。馮夢龍在《笑府》中講過一個笑話,大意是說一個蘇州人,他的大女婿是個詩人,二女婿是個師爺(秘書)。在老丈人家作客時,大女婿賦詩一首,其中有一句:“清光一片照姑蘇”,得到丈人夸獎。但二女婿不服氣,提出:“差了,月豈偏照姑蘇乎?須云‘姑蘇等處’”。當然,這里笑的是二女婿不懂詩,不懂語言的模糊美,犯了“職業病”。二女婿的職業病是什么呢?這就是他長期在公務生活中形成的文要準確的職業本能。撇開這個笑話的戲謔、調侃的成份,它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公文的寫作特別要強調準確。如果我們要表揚一個集體,需點一下代表人物時,不在代表人名后加個“等”字,那恐怕會引起誤會,弄不好還會挫傷部分同志。在實際寫作中,準確性要從兩方面加以注意,一方面要求內容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不論是打報告反映問題,還是發指示做工作部署,提出的問題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分析問題以邏輯思維為準繩,絕不能犯主觀主義,搞閉門造車,浮華失實。撰寫公文,常常要大量運用事例,這方面最易失實。公文失實,向上容易導致錯誤的決策;向下容易降低公文的嚴肅性,嚴重的還會形成錯誤的指揮。另一方面,公文寫作在遣詞造句上要準確貼切,符合語法規范。要做到這一點,也得下功夫。作為一個部門的秘書工作者,如果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對一些基本行業術語概念不清,不要說自己單獨起草不敢下筆,就是看別人的擬文也不敢作只字移動。當然,專業術語的錯誤,還容易發現,而最容易出錯的倒是一些常用的語詞。如“意見大體上完全一致”、“產品和質量提高好多倍”、“他那樣崇高的革命品質時時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等等。就是像“不能”、“不準”、“嚴禁”(程度不同),“一般”、“部分”、“大多數”(范圍不一樣),實際運用中造成的語氣或過重或過輕,范圍或過大或過小,都并不少見。由于缺乏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和正確的語感,使結構混亂、成份搭配不當、層次混亂和邏輯關系上出毛病,在公文中都是常常看得到的。這樣,公文的質量怎么能高呢?過好文字關是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前提,我們應在實際寫作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 此處隱藏189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