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會議發言:四維發言意識》,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會議發言:四維發言意識》。
緊扣主題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含義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切實找到幫助會議的組織者和參加者改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路徑。不離題,是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建設性。而關于建設性,又有兩種類型。這比較難,因為一下子就能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不需要通過開會討論了第二種建設性比較重要,即有助于聚沙成塔的發言。在關鍵處提供的新信息,新思路,是更重要的建設性。比如小組討論時,最能說的人并不一定是對給出結論貢獻最大的人,貢獻最大的人往往是在關鍵時刻給出一個重要想法,而平時并不一定說了很多話。或者說解數學題,大家都在一個地方反復試,但無論如何做不出答案。這時有人說"我們換一條輔助線怎么樣?”可能就這一句話,就會扭轉整個局面,這就是建設性。所以,會議發言,一定要先考慮建設性如何。如果沒有建設性,寧可不說,甚至少說。要鍛煉這種建設性發言的能力,需要鍛煉邏輯推理,理清大局的能力,像邏輯推理訓練,思維導圖等工具,都有助于這種能力的提升。另外,開會發言,及時換位,不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會議發起者的角度想事情,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要點。一般來說,會議的發起者都是有邏輯的,開會討論是因為他頭腦中的邏輯圖是不完整的,需要別人補足。這種不完整,可能是因為信息不夠,也可能是因為理論知識不足,不敢下定論,等等原因。所以,我們發言要爭取幫助他把不連貫的東西串聯起來,趨于完整。成功發言的標志,是由此喚起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及呼應。很多人開會時只是機械的聽著,輪到自己發言時把原先準備好的東西說一遍。這其實沒什么幫助,預設的立場往往只是自己在緊扣主題那個維度上的思考。會議開始后,領導者,會議發起者的頭腦,會逐漸隨著與會者的發言在行進。好的發言,是能夠把握住整個會議的思考脈搏,能夠和最有價值的那些發言形成前后呼應。要一直審視著會議行進的方向,及時調整自己發言的切入角度和內容細節,以期最大限度的為會議做出貢獻。人的專注度是有波動性的,一般只能專注40-50分鐘。超過這個時限,雖然人看上去沒有休息,但思想是不斷在開小差的,大概15分鐘是一個周期,這是由身體決定的,很難改變,而這也為表達留下了空間。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提出問題,可以采用這樣的句式:前面的幾位都講到了……,那么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會……?然后自問自答,把大家帶入你的語境。當然,如果你水平較高,可以把上面的問題變成一個故事。故事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打動人和影響人的能力,一定會超過一個問題。好的故事應該是有助于你說明觀點的一個事例,故事不要長,但要有震撼力,要對你的發言有證據和支持作用。
如果你沒法歸納出一個問題,也沒有能力自如的講一個故事時,可以從數據開始你的發言。有對比度的數字,往往也會有震撼的力量,給語言帶來張力。發言的時間,一定要有所控制,要牢記人15分鐘的專注時間,一定要讓自己的發言簡單明了,力爭控制在10分鐘以內,太長了沒人記得住。觀點要盡可能清晰,最重要的是,要有事例和數字來做支撐。講話結束前,要把自己的發言要點緊扣在會議主題上,讓會議發起者感到你的發言是和所討論思想高度相關的,你可以為事情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好建議,好方案。研討型的會議需要大家給出足夠多的信息,比如問題出現了,什么情況,出現了多久,問題的性質,目前做的工作,后面的困難,可能的解決方案等等。給充分的信息,是言之有物的基礎。但是信息越多,情節越細,就越容易引起誤傷。舉個例子,有一次開會,本來會議氛圍很好,但一個人發言過后,大家立刻神色凝重起來。這個人的發言,讓大家想起了一件舊事,包括會議主持人在內,好幾位領導全部躺槍,這是最要命的發言。總之,開會是個技術活,絕不是帶著腦袋去就行了。很多人的能力都是通過會議被領導發現的,認真準備會議是你在職場上的必修課。
《會議發言:四維發言意識.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