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當好筆桿子,先要躲開這些“雷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當好筆桿子,先要躲開這些“雷區”》。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強化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我們起草文字材料也是一樣,哪些問題是需要極力避免的,哪些“雷區”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列出“負面清單”,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這樣才能靶向提高文字能力。為此,老筆頭專門整理出我們在行文走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突出問題,既是給大家提個醒,也是希望大家進一步定好目標、明確方向,走好每一步。概括起來,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定位不準,主題不清,是當前文件起草中最要害的問題。凡有此弊病,不管下了多大功夫,耗費多少時間,必定要返工、重來。以準備領導講話為例,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大體有三:一是對客觀背景沒搞清楚,就是領導講話處在怎樣的大環境和條件下;二是對需求沒搞清楚,就是按照講話的場合、人員等,到底需要領導重點講什么;三是對領導講話所處的地位沒搞清楚,比如屆時講話的還有哪些領導同志,都要統籌考慮。根據多年經驗,老筆頭認為,要把領導講話的主題定好,一定要抓好三個環節:首先要準確領會意圖,盡可能弄清領導想講什么;第二要根據整體安排,慎重思考領導應該講什么;第三要從工作出發,業務部門從工作角度想領導講什么。只有統籌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少走彎路,避免失誤。一定要注意,不能想當然,如果盲目確定主題,就難免會碰得頭破血流。
如果說主題不準必定導致材料返工,而結構失調必定導致內容大調。綜合分析結構失調的原因,主要有三條:一是總體布局不合理,材料究竟分幾大部分,每一部分的重點不突出、不鮮明;二是幾大部分雖然是清晰的,但幾部分不在同一層次,高低不同、輕重各異;三是幾大部分的確定是合理的,但部分內部,也就是分系統、子系統之間不銜接、不協調。由于結構失調,必然造成修改工作量大,而且難度不少,因為一處動可能引發其他部分也需要調整,甚至牽一發動全身。在一般情況下,凡結構大體可行的,就不要動大手術,盡可能在原框架內進行改良。具體采取何種修改方式,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有些單位起草的材料和領導講話,篇幅過長,內容繁瑣,其主要毛?。?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一是老話多、新意少,尤其是有的把過去講的成段成段地移植過來;二是廢話多、實話少,寫的都對,語言也順,就是沒有實質性作用;三是重復多、“含金”少,同一道理、同一內容翻來覆去地講,未能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思路。老筆頭修改的材料中,有的初始長度達二三十頁萬字,經過反復精簡和領導親自審改,定稿時不到十頁,但是有份量、有價值的。因此,決不能以長短論英雄,但也不是說文章越短越好,而是該長則長、該短則短,真正要防止的是能短的卻拉得很長。
這是修改文稿時經常遇到的一個毛病。有的文稿標題、觀點比較明確,但里面的內容和文字不符合,文字說明不了觀點,內容支撐不起標題。同時,也存在題不對文的現象,就是文字、內容比較好,在整個材料中也很需要,但標題、觀點統領不起來,起不到綱舉目張的作用。這兩種情況,毛病皆出在文題脫節。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確定標題、觀點后,未能以此為中心進行文字闡述,或未能以此為中心充實具體內容,而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有什么加什么,缺乏準確選擇和精細加工。另一方面,如果確認寫的文字、內容很扎實、很管用,只是標題、觀點不對口,也可采取改變標題、觀點的方法。但是,這種改變要注意與整個材料的主題、結構以及其他小標題相一致,不能因此而沖擊全局,或與其他部分發生沖突和碰撞。
目前常見的是兩種情況:一是標題、觀點交叉重復,二是內容、文字交叉重復。組織起草材料特別是綜合性的報告、講話,此類現象比較普遍,也難以處理好。比如,老筆頭以前起草年度工作總結,對上一年度工作,會涉及幾方面的內容,在總結工作經驗和部署工作任務時也必然會聯系上這些方面。由于重大任務不是一年能完成的,有連續性、繼承性,所以在不少方面同上一年的任務緊密相連。這樣,即使在具體內容上能區分開來,但在標題、文字表述上很難避免重復。從實際經驗上看,要想有效防止交叉重復,最好一次講話、一篇報告,只突出一個主題,不搞全面鋪開,齊頭并進。再一點,一定要精選角度,切入點不同,文字、內容就不容易重復。
這個毛病主要表現在,起草的材料幾部分內容相差懸殊,畸輕畸重。老筆頭曾修改過下級單位的一些文章,三個問題十幾頁,第一個五頁多,第二個四頁多,結果一看第三個不到半頁,差點閃到老筆頭的腰。我們問起草的同志為什么這么處理,他說三個問題都很重要,但最后想不出詞了。還有一次報送的材料,第一部分五頁,第二部分才兩行半,真的是莫名其妙。其實,既然這樣,不如不分。輕重失衡最明顯的是兩種現象:一是各部門不屬于同等層次,好比一座大樓有的高二十層,有的只有一層;二是各部分的內容貧富懸殊,好比有的房間幾十平米,有的只有幾平米。這決不是說材料各部門的內容和文字都要一樣,也是不說要“殺富濟貧”。而是在對材料進行總體設計時,要注重統籌謀劃,合理分配資源。從實際情況看,有些內容是可調整的,關鍵在于學會科學合理的使用材料資源。
無論上報下發的文件,還是領導的講話,不管由那個單位負責準備,都需要借鑒和吸納過去的或其他方面的有益成果,這是毫無疑義的?,F在,要著力防止和克服的是借鑒不當,尤為不妥的是照搬照抄。老筆頭在修改文章中,經常會看到似曾相識的字句,尤其是有的內容是原封不動搬過來,這樣既存在很大風險,對自己提升寫作能力也是有害無益。由此,我們想到一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梢钥隙ǎ彩浅瓉沓サ亩疾粫晒?,更不會成為精品力作。但是,善于借鑒,做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大有學問的。借鑒別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學習觀點、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具體文字,一定要在吃透精神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對自己也是很大的提高。

《當好筆桿子,先要躲開這些“雷區”.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