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調研報告:提升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水平》,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調研報告:提升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水平》。
無論是1929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幾十年來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大大小小危機,人們總能在所謂“意外”與“巧合”中翻找出那條指向危機的線索,總能發現被人們忽視的**規律在默默發生作用,總能在事后驚覺那些貫穿于繁榮時期的盲目、扭曲、過剩、膨脹,其實早已一次次傳遞出累積風險的明確信號。
世界**已進入風險易發、高發期,能否精準預判風險苗頭、把握危機走向,至關重要。對于我國而言,諸多新興領域既無可參照的發展路徑,也無可照搬的成熟經驗,為此必須增強預判風險的本領,提高防范化解風險的水平。
一、**領域風險的成因與演化日趨復雜
風險往往具有較強的隱匿性。人們習慣用“黑天鵝”“灰犀牛”來比喻風險。前者指的是那些意料之外的、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后者指的是那些由于太常見而被忽視的風險,如同犀牛,待它真正沖到眼前,人們才驚覺為時已晚。
“黑天鵝”難以預測,“灰犀牛”雖不易察覺卻有跡可循。1992年的歐洲貨幣體系危機,可以被看作20世紀70年代以前布雷頓森林體系內在矛盾的翻版;1997年泰銖急劇貶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但早在1996年泰國就已出現金融不穩的明顯跡象,國際投機者蠢蠢欲動;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其房地產市場早已出現信貸擴張的巨大泡沫。
即便人們一次次被“灰犀牛”撞倒,但如何識別、預判潛在風險,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一方面,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加深,風險的成因日趨復雜,從單一風險源演變為多點關聯風險源,風險識別的難度呈幾何級增長。以金融危機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金融危機通常只表現為單一形式,比如,60年代的英鎊危機是貨幣危機,80年代的美國儲貸協會危機是典型的銀行業危機。但進入90年代,金融危機的綜合性特征愈發明顯,外溢性影響突出。例如,當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收緊時,世界**將經歷“痛苦”的調整過程:外部市場流動性突然收縮,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出現資本外流、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下降等現象,如果該國的**基本面不健康,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另一方面,認識和操作誤區頻頻成為危機的“導火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對市場繁榮有非理性預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投機心理盛行,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金融市場監管失效,縱容虛擬**盲目擴張,等等。
此外,**周期固有的“復蘇—繁榮—衰退—蕭條”也值得重視。當前,世界**依然低迷、復蘇道路曲折,我國**發展也面臨“三重壓力”,**下行有可能使各類隱性風險“水落石出”。
二、善于從經驗教訓中總結應對之策
不論是在**學的書本上,還是在實踐中,人們都發現并接受了一個事實——風險無法完全被消除,但這并不意味著面對風險無計可施。我們既要積極尋找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應對之策,更要在危機處置中汲取經驗、深化認識,總結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
第一,用發展的眼光研判風險、用改革的手段化解風險,在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既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化解風險而停下發展的腳步,又不能揚湯止沸,只關注表面現象、不深究根本問題。比如,在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我們強調采用改革創新的思路,綜合考慮**發展、結構升級和社會穩定等多重因素,有效避免了相關風險的“大爆發”“硬著陸”。
…… 此處隱藏277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