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矛盾多元化解機制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矛盾多元化解機制經驗交流材料》。
今年以來,我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矛盾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決機制,著力打造“**通人和·花開滿**”基層社會治理品牌,進一步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1—10月份,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600余起,訴訟量降幅居全省第一位,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一、建設“一個場所”,群眾有地找說法。統籌各方資源,推動綜治中心、矛調中心、信訪中心“三心合一”,各鄉鎮(街道)建設18處高標準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的指示要求落到實處。崇文街道建設了總面積1200平方米的“一廊三中心”(一廊即連心廊,貫穿三中心;三中心為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縣政務服務公安分中心、崇文派出所警務服務中心),傾力打造“護民、便民、惠民”綜合性服務陣地。萬善鄉在鄉政府駐地院內西側,規劃建設了集“司法所+派出所+信訪辦+法律顧問團+鄉村事務顧問團+心理輔導工作室”六位于一體的400平方米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今年以來成功調解矛盾糾紛91件。
二、建強“一支隊伍”,矛盾糾紛有人調。成立縣鄉村三級調解隊伍,選聘村“兩委”干部、“法治帶頭人”、退休教師等為“金牌調解員”,形成“三級合力”,讓矛盾糾紛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擦亮了“春風化雨·枝葉‘**’情”矛盾調解品牌。**縣陸續涌現出38名“金牌調解員”、20處“品牌工作室”,他們長期扎根基層,熟悉村情民情,被譽為“群眾工作專家”,在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甘官屯鎮信訪辦主任王西民整合“兩代表一委員”、婦聯等力量建立“老王流動工作室”,先后為群眾提供上門服務43次,解決群眾民生問題29個,發現矛盾糾紛28起,妥善處置化解28起,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三、建立“一套機制”,矛盾調處有章法。將矛盾糾紛分門別類、建立臺賬、規范流程等,建立起集糾紛排查、分級化解、回訪鞏固等一整套矛盾梳理化解機制,真正做到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狀態、吸附在村莊社區、化解在基層一線。定遠寨鎮緊緊圍繞“排查、化解、防范”三個環節,堅持預防為主、分類處置原則,對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按照排查登記、任務分流、糾紛化解、結果反饋、事件上報、考核評價“六步工作法”進行處置,使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清泉街道創建“矛盾糾紛化解聯盟”,實行“社區民警吹哨、聯盟成員報到”聯合調處機制,組織協調工會、團委、婦聯、退役軍人事務、市場監管、司法、人社、民政等縣直部門人員開展聯合調處。
四、打造“一站式服務”,矛盾化解跑一次。統籌矛盾調解、法律服務、便民服務等資源,政法、信訪、人社、住建等多部門入駐,有效整合組織架構、運行模式、人員設施等,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模式,切實做到“只進一扇門,服務不缺位”??h委政法委建立“綜治服務驛站”,公安、檢察、法院、司法、信訪、婦聯等多部門入駐,實行民商事糾紛化解、行政爭議化解和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化解等“一站式辦理”和無縫式“訴前對接”。清泉街道投入300余萬元建設集矛盾糾紛化解、接警受案和戶籍服務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全面對接綜治、司法、人社、市場監管、信訪、勞動仲裁等部門,讓群眾“一次辦好”,服務便捷高效。
五、建成“一張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在全縣開展網格資源優化整合,將各類網格采用并、分、拆等方式統一劃定為固定基礎網格,組建四級網格組織架構(第一級即總網格長,由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兼任;第二級即網格片長,由新招錄的法律顧問兼任;第三級即網格長,由村莊(社區)書記擔任;第四級即平安網格員)和“1+1+N”網格工作團隊(第一個“1”即1名網格長;第二個“1”即1名平安網格員;“N”即多名“金牌調解員”),推動“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實現干群感情“兩情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