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寫材料用典】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
【例文】引導黨員干部涵養(yǎng)“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的敬畏之心,堅守法紀紅線、道德底線,任何情況下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涵養(yǎng)“無羞則失氣節(jié),無恥則失德行”的羞恥之心,做到知恥明辱、持正守節(jié),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涵養(yǎng)“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的自警之心,做到尚儉戒奢、防微杜漸,任何時候都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解放軍報《把握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shè)著力點》)
【典故】出自唐代姚崇《冰壺誡》,嗟爾在位,祿厚官尊,固當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冰壺是對,炯誡猶存,以此清白,遺其子孫。
【釋義】意思是,推崇廉潔勤政的氣節(jié),堵住貪腐拉攏的門道。意指廉潔從政。
【賞析】在綿延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吏治是否清明在很大程度上關(guān)系到國家的治亂興衰。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晏子春秋·內(nèi)篇》曰:“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貪者,政之腐也,民之賊也。”包拯在《乞不用贓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明代薛瑄在《從政錄》中闡述清廉者的三種境界:見理明,不妄取;尚名節(jié),不茍取;畏法律,不敢取。這些言論都表明清正廉潔是我國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歷代明君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廉潔文化作為黨內(nèi)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資源優(yōu)勢,從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挖掘和提煉廉潔價值理念,能夠更好起到浸潤心田、正心修身之效。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兩個務必”, “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樹立清廉清正的良好形象。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風廉政教育黨課報告、警示教育講話,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于律己,做到崇廉向善,保持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