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例文】“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名平民皇帝,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有一天,他與群臣談論民間之事:“四民之業,莫勞于農。觀其終歲勤勞,少得休息。時和歲豐,數口之家猶可足食,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則舉家饑困。朕一食一衣,則念稼穡機杼之勤”,并警告大家,“爾等居有廣廈,乘有肥馬,衣有文繡,食有膏粱,當念民勞”。(解放軍報《朝暮心系于民》)
【典故】出自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釋義】意思是,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做自己的憂愁。比喻民本思想。
【賞析】將民眾視為治國理政的根本,是中國古代圣賢早在數千年前就已萌生的遠見卓識和政治理想。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孔子的“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從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荀子的“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從朱熹的“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到黃宗羲的“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歷史上諸多學者都推崇民本思想,認為民心向背決定了國家和政權的穩固性和長遠性,治國理政重在得民心。“民為邦本”,寄托著中國歷代先賢的政治理想,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為政之道。“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凝練并升華出“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毛澤東同志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進入新時代,各級黨員干部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好筆桿子網m.x1762.cn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課報告類、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宗旨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爭當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