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例文】為政之功,非在個人功名功利,而在人民根本利益。堅持“無功便是過”的領導干部,總是心懷“國之大者”,牢記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績,不計個人得失、不求一時名利,“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不爭虛功,只建真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境界在群眾心中樹立起永恒豐碑。(中國紀檢監察報《樹立“無功便是過”的正確理念》)
【典故】出自清代萬斯大《周官辨非》,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釋義】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絲一發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須革除。
【賞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將民眾視為治國理政的根本,是中國古代圣賢早在數千年前就已萌生的遠見卓識和政治理想。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孔子的“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從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荀子的“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從朱熹的“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到黃宗羲的“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歷史上諸多學者都推崇民本思想,認為民心向背決定了國家和政權的穩固性和長遠性,治國理政重在得民心。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人的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一百多年來,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持續聚焦發展,讓億萬人民無虞于溫飽;心系民生冷暖,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每一次關鍵抉擇,每一個重大決策,都鐫刻著人民意志,都增進著民生福祉,都詮釋著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萬家憂樂都體現在點滴小事上。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好筆桿子網m.x1762.cn凝聚起齊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黨性教育類講話,側重強調宗旨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