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怎樣用思想性給材料“提神”》,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怎樣用思想性給材料“提神”》。
提高文字材料的思想性不是“四六句子”的生硬拼湊,不是排比對偶的過多運用,不是大小標題的平仄對仗。它是對事物的透徹分析,對問題的獨到見解,對道理的深刻闡述,對觀點的精練概括,是從事物本身挖掘出的真知灼見。評價一個材料好不好,最核心的就是有沒有思想。那么,怎樣用思想性給材料“提神”呢?
把本質的東西揭示出來
要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把精粹的東西寫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震動和警醒。話不在多,但要切中要害。一份材料,有幾處甚至一處閃光的東西,就足以使全文生輝。
比如,李瑞環同志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有些同志沾染了一些很壞的風氣,他們習慣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壯語,氣吞山河,聽起來似乎決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沒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談使他們浪費了很多時間,闊論使他們耽誤了許多事情……他們不當運動員,只當裁判員,只吹哨不上場,誰“進球”吹誰“犯規”;你在前邊干,他在旁邊看,干好了他說“早該如此”,干錯了他說“意料之中”。他們渙散了別人的斗志,污染了周圍的空氣……
這段話看似隨口說出,實則思想深刻、入木三分:以“行千里”和“在屋里”的反差,一語道出官僚主義者只說不做的本質;以“運動員”和“裁判員”構成對比,刻畫其好逸惡勞、沽名釣譽的面目;以“進球”判人“犯規”表現其妒賢嫉能的陰暗心理;以“前邊干”與“旁邊看”、“早該如此”與“意料之中”揭示其缺乏工作熱情、袖手旁觀、極不負責的惡劣態度。如此深刻的剖析,切中了問題的要害,揭示出現象的本質,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力。
把闡述的問題剖析深透
論述問題要往深處開掘,抽絲剝繭,逐步遞進,不滿足于抓次要的,更要抓主要的;不滿足于掌握事物的外在特征,更要挖掘內在聯系;不滿足于眼前的情況,還要預測發展趨勢。
…… 此處隱藏306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