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把握住這三條,學習心得體會才能寫出彩》,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把握住這三條,學習心得體會才能寫出彩》。
按照上級要求,我們要努力建設學習型機關,爭當學習型干部,這對于增強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各級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無疑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而在學習過程中采用不同方式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享學習思考成果,對于提高整體學習水平和質量,無疑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流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中心組學習的交流,有單位干部職工或黨支部集體學習的交流,有黨校各種培訓班、進修班的學習交流等等。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這種交流變了味,純粹變成了一種形式,為交流而交流,沒有實質性效果。比如有的中心組學習,主講人講完后,各套班子按事先安排指定一名領導發言,應付式地講上一通,最后由書記作個簡單小結就算完事。有的單位內部學習交流更是隨隨便便,要么不著邊際、海闊天空地東拉西扯,要么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地你唱我和,有的甚至還變成了閑聊、說段子,根本沒起到交流互動的作用。本質上,這反映了一種惰性,一種厭學情緒,不僅對干部成長無益,而且敗壞學風。
其實,只要不是馬虎應付,真正的學習交流不僅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和成果,還可反映出其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聯系實際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這一點,對一般干部特別是年輕公務員尤為重要,因為學習交流不僅是一種鍛煉的機會,同時也是面對領導和同事表現自我的機會。某些重要的學習交流,一般都有領導參加,比如黨校青干班結業交流,組織部門的領導通常都會到場,這就等于現場考察干部,也就意味著你“表現”的機會到來了。單位內部的學習交流也是這樣,若是一把手到場,而你的發言又特別流利特別精彩遠遠高出他人水平,他肯定會把你的“表現”記在心上。
那么,應該怎樣“表現”才好呢?
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發言稿。這種稿子同演講詞、匯報發言不同,因為它是談個人學習體會,所以既要實在生動,又要有一定的理論色彩;既要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又要體現一定的謙虛姿態;既要緊扣共同的主題,又要反映個人的所思所得。具體寫法上,個人認為要把握以下三條:
第一,要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談。角度出新意,角度顯特色。但如果想把什么都包容進去,什么都談得很透徹,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比如談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體會,這一理論體系本來就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你若方方面面都要談到,不僅談不深刻、談不透徹,而且會顯得一般化、表面化,反映不出真實的感受和水平。科學的方法應該是,首先以一段簡潔的語言概括總體學習感受,然后迅速過渡到一個特定的角度,即找到一個較小的“切口”,就某一方面、某一問題把它談深談透。比如,你可以選取談理想信仰的角度,也可以選取談社會主義本質的角度,可以選取談科學發展的角度,也可以選取談黨的建設或法治建設的角度,這樣,不僅顯得主題鮮明、“火力”集中,還能談出特色、談出新意,避免與人雷同。
第二,要結合活生生的實踐來談。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這種發言固然要有一定理論色彩,但并不意味著通篇都只能談理論,或者說,只有談理論才能體現有收獲、有水平。若是停留于只談理論的話,你能談得贏理論本身嗎?你能讓自己的水平高出那些滿腹經綸的經典作家和理論專家嗎?顯然不能。而你自己所在的實踐崗位、你正在從事著的具體工作才是獨一無二的,你根據理論的引導來談自己對實際工作的理解和感悟,才是別人無可復制和超越的。比如你從學習黨建理論的角度談體會,可以結合本單位黨建工作的實際談問題和差距、談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發言有血有肉,生動豐滿。
第三,要善于用自己的語言來談。這是這類發言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發言會讓人聽得想打瞌睡?就是因為說來說去都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那些文件上、書本上、報刊和網絡上、領導講話稿上使用過多少遍的東西,聽起來絕對正確、絕對規范,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唯獨少了生動,少了鮮活,少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那么,自己的語言從哪里來?從自己的獨立思考中來,不照搬照抄,不人云亦云;從實事求是的態度中來,不回避現實,不掩飾問題,不空發議論;從創新求變的意識中來,不因循守舊,不遮遮掩掩,不怕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思想鋒芒;從自己的個性特質中來,不故作高深,不受八股調、書生腔束縛,不迷失自己的風格。一句話,只有談出自己的“個性”,才能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