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
【例文】“從來經(jīng)國者,寧不念樵漁。”自古以來,能夠治理好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不掛念著基層的百姓。古籍中的“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等名言,無不闡釋了一個普遍真理:愛民恤民,重在知百姓之所需、想百姓之所盼、解百姓之所憂。(解放軍報《朝暮心系于民》)
【典故】出自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誠愛而利之,四海之內(nèi),闔若一家;不愛而利,子或殺父,而況天下乎!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
【釋義】意思是,善于駕駛車馬的人,不會忘記他的馬;善于射箭的人,不會忘記他的弓;能把君主的事做好的人,不會忘記他的百姓。比喻一個好的國君應以民為本,隨時想著百姓的疾苦。
【賞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崇的“以民為本”的思想,涵蓋“為政利民”的“利民”理念、“民為貴”的“重民”理念與“聽政于民”的“從民”理念。儒家文化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出從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與國家政權和君主相比,人民是最有價值的。《離婁上》有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可見人民在江山社稷中的重要地位。荀子曰:“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為君,以為民也。”司馬光提出“民者,田也;國者,苗也。”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張。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統(tǒng)治者治理天下關鍵在于解決民生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之初就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民本思想,使之有了質的發(fā)展與飛躍。從“得民心者得天下”到“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從“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聽政于民”到“群眾路線”,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先后提出了“三個有利于”“三個代表”“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等理念。新時代新征程,好筆桿子網(wǎng)m.x1762.cn各級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強化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難,不忘初心,為民服務。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黨課報告類講話,側重強調(diào)宗旨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持以民為本,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