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
【例文】“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之中往往隱藏著“大邪”。對于黨員干部來講,小事小節(jié)更像一面鏡子,其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忽微”之中見品德,“細小”里面現(xiàn)作風,切勿小覷,不可不慎。(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盡小者大 慎微者著》)
【典故】出自春秋管仲《管子·權修》,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
【釋義】意思是,小的壞事,是釀成大壞事的根源。
【賞析】“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自古以來,貪腐蛻變者大都是從小事小節(jié)開始,爾后在“溫水煮青蛙”中從量變到質(zhì)變,最終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賄無輕重、賂無多少,皆為腐敗之物,遇薄禮而笑納,見小錢遂伸手,久之以為常,小疾終成大患。正所謂,“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清代文學家張伯行,在任福建巡撫時,為了不在小事小節(jié)上破防,特地撰寫《禁止饋送檄》張貼于居所和府衙門口:“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意欲送禮者見此檄文,不再自討沒趣,便悄然離去。周恩來一生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焦裕祿給孩子們立下不準“看白戲”的規(guī)矩;谷文昌大半輩子與林業(yè)管理打交道,從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一批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崇廉尚德、公而忘私,為我們樹立了廉潔自律的榜樣。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面對各種誘惑,惟有不舍尺寸之功,秉持“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勤掃“思想塵”,常破“心中賊”,不棄微末、好筆桿子網(wǎng)m.x1762.cn防微杜漸,方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警示教育類講話,側重強調(diào)注重小節(jié),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小事抓事、從小節(jié)嚴起,始終保持清廉自守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