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至論不如清》,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至論不如清》。
【例文】至論不如清,清廉之名靠的是清廉之為。荀子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對為官從政者來說,都想給老百姓留下清廉為民的形象,但清廉不靠清談,不是掛在嘴上、靠言語標榜出來的,也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生人品官德的堅守,是從內到外渾然天成的自然流露,這樣的清廉是他們“本來如此”的真實。(中國紀檢監察報《至論不如清》)
【典故】出自唐代杜荀鶴《送人宰吳縣》,海漲兵荒后,為官合動情。字人無異術,至論不如清。草履隨船賣,綾梭隔水鳴。唯持古人意,千里贈君行。
【釋義】意思是,撫治百姓沒有什么特別的辦法,任何華麗與高明的言論都不如為官清正廉潔。
【賞析】杜荀鶴的《送人宰吳縣》,一反送別詩的或惜別傷離、或憤慨不遇的消極情緒,立意高遠,持論正當,明白無誤地表達了自己“未能忘救物”的“詩旨”, 表達了民眾對為官者的基本要求和樸實愿望,也給為官從政者以啟示,行勝于言,高談闊論、夸夸其談不如清正廉潔、務實為民。自古以來,許多清官廉吏、賢人君子把清廉品格作為畢生價值理想和政治實踐追求。楊震拒金,不畏人知畏己知;吳隱之飲“貪泉”,不改清廉心;陸績返鄉,以石壓艙,等等。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他們的清廉思想和實踐,對后世產生了積極影響。廉潔,標志著公正、公道、正義、樸素、勤儉等內涵,在社會政治中具有重要價值,是為官從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準則,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強大力量。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不能丟棄的政治底色。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清正廉潔的“干凈人”。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風廉政黨課報告、廉政警示教育講話,側重強調廉潔自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