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權力的游戲:一場典型中國官場飯局的解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權力的游戲:一場典型中國官場飯局的解讀》。
×年×月×日,陳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見到了多年的老同學唐經理。 晚上唐經理為老同學接風洗塵,并邀請了李科長、曾主任、王秘書、張局長、李局長五人于晚上6點30分在×市×酒店×包廂吃飯。
品味這場官場飯局,不難看出官員的到場順序反映出官員權力的大小;稱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戲;酒是官場飯局的精華所在;吃膩了山珍海味反而覺得土豆好吃則是對官員的一種絕妙諷刺。
01
官員遲到,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是官員的一種習慣,沒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 唐經理與陳教授5點50分就到了酒店,5名官員在6∶30這個約定的時間,則是一個也未到,6∶35分李科長到酒店包廂,6∶42曾主任到酒店包廂,6∶50張局長到酒店包廂,7∶02李局長到酒店包廂,7∶13王秘書最后到酒店包廂。 5名官員都遲到,是偶然?是巧合?還是必然? 不可否認,有的官員事情比較多,因為公事而遲到那也無可厚非。 5名官員都遲到,這樣的現象恐怕就不是那么簡單,如果請吃飯的是幾位官員的領導,還敢遲到嗎? 官員遲到,表面無意實則有意,是在擺官譜,“所謂官譜、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場、派頭”。“ 官場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應當有官譜、官派,不然算什么官? 所以,一旦為官,便要擺譜、擺派。 遲到的根本原因在于請吃飯的是生意人,在官員面前處于弱勢低位,似乎不擺擺譜就不能表示自己是一個官,難以體現自己尊貴的身份。 二、到場先后:權力大小的反映 官員遲到是一種常態,科長遲到幾分鐘,而局長遲到半個多小時,權力越大的官遲到的時間也就越久。 唐經理要等官員,官員也要等,當然只是小官等大官,權力小的科長要等權力大的局長,局長要等更大的官。 權力分三六九等,位低者只有等的份,“等上級”是一條重要的官場原則,并以權力大小為依據,無權者等有權者,位低者等位高者,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三、秘書:權力遞延的獲益者 表面看來,秘書最后一個才到是對到場順序是權力大小反映這一規則的顛覆,事實上并非如此。 “近水樓臺先得月”,領導的權力很容易遞延到秘書這里。 “所謂權力遞延就是非權力擁有者因與權力擁有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直接或間接行使著權力,也就是權力遞延到了他們身上。” 作為市領導的身邊人,王秘書在該市擁有的政治資源并不會比其他在場的官員少。 “宰相家人七品官”,在該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接近領導、與權力核心聯系密切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往往容易獲得實質權力,是權力遞延的最容易獲得者,甚至大權在握。 科長、局長辦不好的事,王秘書則很有可能辦好。
不是因為秘書本身的官有多大,權力有多大,而是王秘書是市某領導的秘書,“不看僧面看佛面”,官職不大,但權力卻有可能約等于他的領導,他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在某種意義上代表的也是市領導。
02
03
“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同志要培養;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同志要調走;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同志不能要。” “公家出錢我出胃,吃喝為了本單位。” “窮也罷富也罷,喝罷!興也罷衰也罷,醉罷!” “領導干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中層干部不喝酒,一點信息也沒有;基層干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紀檢干部不喝酒,一點線索也沒有。” 這些民謠都體現了酒在飯局中的重要性。 “無酒不成宴”,酒是飯局的精華所在,沒有酒的飯局就說不上真正的飯局,在飯局中沒有哪樣東西比酒更重要了。 以酒助興,借酒消愁,酒還化解官員個人之間以前的恩怨,“一杯泯恩怨”;我敬你,你敬我,“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喝了酒,大家的感情自然也就會升溫。 一、酒的檔次
在官場,飯局很多,不喝酒的人很難在官場生存,僅僅喝酒是不夠的,還要有酒量才行。 喝完2瓶白酒,也沒有什么醉意,看來官員“喝白酒一斤兩斤不醉”并非言過其實。 難怪有的領導在選用干部的時候,認為“酒場就是戰場,酒風就是作風,酒量就是膽量,酒瓶就是水平”。 把會喝酒、酒量大作為選拔干部的一條重要標準,“喝得滿地爬,這樣的干部要提拔”,就是不去理會是否“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 四、談酒
中國的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曹操煮酒論英雄,李白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把酒問青天,酒給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壯舉,賜予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酒桌上,官員當然會談酒。
“對酒的歷史不了解,對酒文化一竅不通,也能算是人才?“連酒圣是誰都不知道也能稱得上專家、教授。”“不喝酒的人就不是人才,酒量不行的人也不是人才。”
難怪有的領導在選拔干部時把酒量作為一條重要標準。
04 吃:土豆勝過山珍海味
官員的飯局多,應酬多,哪個酒店有什么特色菜,廚師的手藝怎么樣,都了如指掌。 投其所好。“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一些生意人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 李科長喜歡x鞭,曾主任喜歡吃狗肉,李局長喜歡燕窩,王秘書喜歡吃紅薯、土豆;誰喜歡吃酸味,誰喜歡吃辣味,誰喜歡吃甜味,唐經理心里有一本帳。 其實在一起吃的次數多了,連某某官員喜歡吃什么這點本事都沒有,又怎么可能與官員“稱兄道弟”。 在官員沒有到酒店之前,唐經理就已經把菜點好了,當然,在邀請這些官員時,唐經理也不會忘記與他們說“X酒店有您喜歡的xx菜”。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生意人抓住官員吃的愛好這塊“軟肋”,“吃別人的嘴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官員遲早要為“吃”付出代價。 想吃土豆諷刺了誰? 官員喜歡吃土豆不是因為土豆營養成分高,有治療習慣性便秘和預防血膽固醇增高等功效,其真正原因在于吃膩了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吃多了,也就不是山珍海味了,土豆反而成了山珍海味。 土豆更多是農村那些原汁原味的農產品的代名詞。 要是讓官員連續吃上幾天土豆,還會說土豆的味道好嗎?
05
一方面,官員表現出普通人粗俗的一面,言語中充斥粗話、臟話、笑話;另一方面,官員就是官員,官員話官場,小心翼翼,點到為止。 粗話、臟話、笑話。 官員是官不假,但是官員也是人。 吃飯喝酒過程中粗話、臟話連篇,“他x的”、“操你x的”、“頂你個肺”,臟話粗話基本不離口。 有吃有喝是不夠的,還要喝得痛快才行,笑話是酒桌上的調味品,特別是說起黃色笑話來津津樂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這樣酒桌上的氣氛也就濃了。 有的高見其實很荒謬。 有的官員雖然有本科文憑、有的甚至有研究生文憑,其實并沒有多少“墨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不簡單,農民多賺錢就行了”,“和諧和諧,像我們這樣有好吃的、好住的就和諧了”。 荒謬的高見! 官員話官場:點到為止。 官員在一起,交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提到一些與官場有關的人和事。 如“x普通話說不標準、一口XX腔,寫文章也不行,可現在在x單位做一把手。”“某某領導最近怎么樣怎么樣”、“誰是誰的人”、“誰又可能被提拔”。 盡管大家都是熟人,還算“信得過”,但是幾個官員說話時都很注意分寸,知道哪些事可以說,說到什么程度,哪些事不能說,不該說、不能說的的堅決不說,“不說好,不說壞,誰也不見怪”。 點到為止就行了,反正都是官場中人,大家心知肚明。
《權力的游戲:一場典型中國官場飯局的解讀.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