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農村水利發展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農村水利發展工作匯報》。
近年來,市水利局堅持以“四化”為抓手,以創新為突破口,以現代化灌區建設為重點,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工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灌區現代化改造,全面加快提升農村水利高質量發展水平。
一、堅持“四化聯動”,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聚力政策制定、資金投入、責任落實,扎實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工程建設,今年繼續啟動全市農村供水保障兩年攻堅戰,推動供水工程智能化升級和村內管網提升改造,確保到2023年全面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監管、同服務”。一是動態化考核,壓緊壓實“責任鏈”。壓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市、縣兩級政府建立由分管負責同志直接負責、水利部門牽頭推進的工作機制,構建農村供水“責任主體在政府、建管主體在企業”的新模式。制定《**市農村供水保障工作考核辦法》,對各縣(市區)實行“一月一排名”“紅黃藍”三色動態化考核,對連續兩個月后兩名的縣(市區)進行約談,并在縣(市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中給予適當扣分,層層壓實責任,有力推動了工程建設順利開展。二是規模化供水,打造城鄉“一張網”。實施城鄉一體化、規模化建設,按照“建大、并中、減小”的原則整縣域推進。依托原有骨干管網,對鄉鎮水廠、單村工程進行并網聯網,擴大規模化供水覆蓋面。目前,我市規模化供水率均達到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8%以上,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1%,農村供水規模化程度居全省前列。三是多元化融資,破解管網改造“資金難”。鼓勵各縣(市區)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采取“每戶補貼300元+群眾自籌”和政企合作、企業出資等方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目前,全市已完成1000多個村莊升級改造。今年,各縣(市區)搶抓地方發行專項債券重要機遇,共爭取地方債券資金額度13.13億元,計劃2023年全面完成村內管網提升改造任務,目前,陽谷、高唐兩縣已開工實施。四是智慧化服務,打通運維“一條龍”。積極打造“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智能化運維體系。其中,冠縣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供水運行監測系統,設置壓力監測點100多處、在763個村頭安裝智能化遠傳計量設備,實現流量、水位、壓力、水質等數據在線監控,提高了供水保證率;陽谷縣郭屯鎮借助云平臺大數據分析和“村口大表+支線大表+入戶小表”的方式定位漏損點,做到及時維修,同時,采取“鄉鎮服務中心+兼職村級協管員”運管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二、堅持“創新機制”,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質增效。自2016年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來,我市按照水價改革“五大體系”機制建設要求統籌推進,基本實現農業節水、農民減負、工程良性運行的目標,累計完成改革面積728萬畝。一是創新農業用水獎補機制。指導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便于操作的獎補資金發放方式,減輕農民負擔,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補貼定額內用水費用,制定定額內每方水補貼標準,根據定額內用水量,將補貼資金發放到鄉鎮或管護組織。補貼工程維修養護費用,對各鄉鎮每年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費用超出收取的水費部分給予補貼。實物補貼節水設施設備,每年由農田灌溉設施維修養護主體上報節水設施設備更換需求,縣級復核后統一采購發放,由維修養護主體負責安裝。二是創新農業用水管理方式。積極探索農田水利設施公司化運營模式,全市已注冊成立專業化用水服務公司9家,管轄灌溉面積26.3萬畝。陽谷縣“用水管護組織公司化運營”和高唐縣“井長負責制+公司化運營”模式,由灌溉用水服務公司作為工程經營管理主體,水量、水費臺賬明晰,水權分配、節水獎補等改革任務便于操作落地,大大增強農業用水效率,降低了農戶用水成本,受到用水群眾一致好評。
三、堅持“三化一型”,推動灌區整體現代化邁進。一是夯實工程基礎,推動“現代化”灌區改造。連續24年爭取大中型灌區建設,完成投資63.17億元,形成了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骨干工程體系。“十四五”期間,4處中型灌區被推薦申報國家2023-2025年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在全市所有大中型灌區開展灌區“一張圖”建設,提升灌區信息化管理水平。發揮位山灌區信息化基礎優勢,積極打造智慧灌區e平臺,爭創全省首個數字孿生灌區。二是提升管理水平,推動“標準化”灌區管理。組織全市大中型灌區從組織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供用水管理、經濟管理五個方面開展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工作。2023年,位山灌區成為全省首個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灌區。目前,正組織位山灌區申報國家級標準化管理示范灌區,彭樓灌區申報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灌區。三是改善灌區生態,推動“生態化”灌區建設。以引黃泥沙治理為重點開展綠化美化,把防風固沙、工程改造與水景觀打造、水文化展示、水利精神弘揚結合起來,把灌區生態環境改善與城市建設、扶貧開發、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引黃灌區生態扶貧建設新路子。建設沉沙池堤防綠化帶、防風固沙林等生態工程,建成位山黃河公園、二干渠城市生態公園,打造“水利樞紐+風景區”新模式,位山灌區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四是提高用水效率,推動“節水型”灌區創建。堅持節水優先,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1年的0.5930提高到2023年的0.6368,位山灌區獲評全國灌區水效領跑者。據統計,我市以全國千分之0.7的水資源,灌溉了全國千分之4的耕地,生產了全國千分之8的糧食、全國千分之12的蔬菜,水資源對農業生產效益的支撐作用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