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人才振興工作情況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人才振興工作情況匯報》。
今年以來,**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邊城人才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落到實處。
一、堅持黨管人才,構建人才工作“大格局”。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明責任。成立縣委書記任組長的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將人才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及年度履行基層黨建責任述職重要內容。二是注重頂層設計強引領。立足縣情實際,先后出臺《**縣邊城人才行動計劃(2023-2026年)》,實施《**縣“鄉村育才聚才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6年)》《**縣醫療衛生人才引育工作實施細則》《**縣教育體育人才引育工作實施細則》《**縣產業人才引育工作實施細則》等,構建“1+4”人才政策體系,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多“政策試劑”。三是配齊配強力量抓推進。充實縣委人才辦工作力量,以人社、教體、財政等成員單位及用人部門為單元,擇優抽調干部分別組建縣科技特派員辦公室、農民大學生培養辦公室等人才專班和22個部門人才工作組。
二、堅持外引內育,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一是圍繞“四新”產業聚才。堅持“以業聚才、以才興業”,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新農業、新文旅等產業鏈,實行“一產一策”聚才引智計劃。依托劉仲華院士專家團隊,組建湘農大茶產業研究院,強力推動“十八洞黃金茶”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聯合州農科院成功創建官春云院士專家工作站,大力實施“稻油輪作”項目;引進中南大學唐有根教授團隊,在縣產業開發區創辦儲能產業研究院。二是推行“雙招雙引”攬才。將招商引資與招商引智同步推進,組建駐北京、杭州、深圳、長沙4支招商引才聯絡組,安排13名干部擔任“雙招雙引”專員,建立駐點人才工作站,舉辦高層次人才**行、在外英才懇談會等招商引智活動20余場次。去年以來,依托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招攬各類產業人才達44人。三是堅持多措并舉育才。建立職業技能晉級補助制度,支持國家、省級、州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199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名。通過名教師工作室培育縣級骨干教師188名、州縣級學科帶頭人136名,培養全科醫生64人。探索啟動“1+N”農民大學生培養模式,與湖南開放大學、湖南理工職院等多所院校聯合辦學,計劃用15年時間培養5萬名農民大學生。
三、堅持改革創新,點燃人才引擎“助推器”。一是深化機制改革強動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化引才聚才機制,簡化人才引進審批程序,在人才補貼、技能評價、項目評審等方面賦予用人主體更多自主權。發揮改革驅動作用,積極為人才松綁減負,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工作熱情,全縣創業主體達到945個。二是推動評價改革挖潛力。深化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綜合用好政府、市場、技術專家、專業組織、用人主體等多元評價視角,建立以能力、業績、薪酬為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探索特設崗位管理,充分激發人才潛能。三是建設創新平臺增活力。加快培育產學研創新平臺,在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開發區支持創辦高標準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大力支持星創天地、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產業孵化載體建設。建成**儲能技術研究基地等7個國家級、省級創新發展平臺,發展產學研基地14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25家,建立企業技術研究中心8個。
四、堅持用心用情,共建人才發展“生態圈”。一是真金白銀獎人才。加大人才發展投入,設立15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建立財政投入常態化增長機制,對來縣高端人才最高給予150萬元獎勵。對依托一流科技創新團隊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高予以補助200萬元。二是真情服務留人才。堅持人才有所需,組織有所應,積極開展縣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活動,走訪慰問專家人才207人,主動為專家人才排憂解難、爭取榮譽,幫助解決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學、家屬隨遷等問題80多件。三是真心實意愛人才。組織開展“邊城英才”系列評選活動,表彰一批“邊城名醫”“邊城名家”“邊城名師”和鄉村工匠等各類優秀人才。持續講好**人才故事,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推動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