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全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全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近年來,在省廳和市局的指導幫助下,*縣始終將縣級公共文化場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公益性、普惠性、便利性”原則,把構建覆蓋全縣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任務來抓,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功能齊備的文化服務布局,切實保障了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權益,促進了文化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縣先后獲評*省文明縣城、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唱船文化之鄉。
一、高度重視,高位推動
高度重視,精致建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把建設完善公共文化場館作為文化強縣的重要內容,以“集約節約、共建共享”理念,將公共文化場館規劃與城鎮發展、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謀劃,將縣城最優地段、最好位置預留建設市民文化公園,建設園林式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結合城市更新,在縣城每個片區都充分考慮文化空間布局,打造了十八灘文化公園、古城墻、朱家巷歷史文化街區,以及循良坊文化街區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
高位推動,強化組織。成立了縣長任組長的文化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將公共文化場館建設納入市、縣重點項目。針對“新三館”建設等文化設施重大項目,縣委主要領導親自謀劃、親自選址、親自審定規劃、親自調度建設進度。書記、縣長多次主持召開推進會,實地督導項目進度,成立專班專人服務項目,保障“新三館”項目一年建成、兩年基本投入使用,高效完成縣級公共文化場館建設任務。
二、保障投入,完善體系
補充城市功能配套。一批地標性文化場館先后建成使用,投入3.2億元,新建占地面積328畝的市民文化公園,以景觀式嵌入布局建設文博圖“三館”,其中文化館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圖書館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館藏圖書23萬余冊,年人均圖書采購經費全市第一,為全市唯一將全民閱讀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的縣;博物館新館建筑面積9800平方米,投資3200余萬元陳列布展,預計4月底完成布展并對外開放,博物館新館開放后,原縣博物館(康克清紀念館)將繼續保留開放。投入6000余萬元建設文化藝術中心;以城中村改造為抓手,投入2.6億元建設占地面積376畝的十八灘文化公園(新建十八灘文化展示館、*魚文化展示區),建成完善了一批社區文化空間,形成“10分鐘城市文化生活圈”。
完善鄉村兩級設施。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完善鄉村兩級文化設施,保證每個行政村(社區)至少有一處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投入近千萬元補充更新圖書以及電腦等設施設備,從根本上改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狀況。
充分保護利用紅色遺址。爭取上級資金和縣級財政投入共6000萬元,對全縣30余處紅色遺址進行修繕提升,同時,強化遺址綜合利用,投入1500余萬元打造康克清專題展、村史館、紅色名村展廳等一批紅色文化場所。覆蓋全縣、功能完善、設施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三、優化服務,創建品牌
打造一批全民藝術普及品牌。文化館新館為國家一級文化館,8個群眾文藝協會入駐并常態化開展活動。與工會、婦女兒童中心共建共享,開放各類培訓室、展廳開展書法、美術、舞蹈、國學等各類培訓。做到每周有公益課堂、每季度有展出,年均服務群眾16余萬人次,有效避免場館閑置。高標準建設文化館園區分館,去年全市文化館工作會議在我縣召開。
創建一批全民閱讀品牌活動。圖書館新館充分利用數字化圖書平臺,用好豐富的有聲讀物、數字讀物等數字資源(達12TB),打造“金牌”讀者、“五云益智園”、品讀經典等特色閱讀品牌活動。2022年,創新打造“十八灘講壇”文化品牌,邀請一批名家作為主講人定期開講;“文旅融合 行閱*”品牌獲央視、學習強國報道,并獲全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網絡人氣獎”。
…… 此處隱藏19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