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例文】涵養善學習慣,不僅是好好修為、充實自己、提升道德修養,以成就“內圣”的過程,更是積極入世、學以致用、落實于實踐的“外王”過程;不僅是培育“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修己功夫,更是一門錘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外在修養之事功。(解放軍報《“愛學”“真學”“善學”》)
【典故】出自《論語·述而》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釋義】意思是,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于禮、樂等六藝的范圍之中。
【賞析】孔子培養學生,就是以道為方向,以德為立腳點,以仁為根本,以六藝為涵養之境,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尊道貴德,以此為樂,以博學于文為樂,以明明德于天下為樂。達可兼濟天下,退可獨善其身,有所愛,有所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正是闡述了“至善”的修煉過程,知道“至善”的境界并且保持這個“至善”的境界。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者相比,前三項為本,后項為末;前者重,后者輕。然四者均為成人之不可或缺、不可偏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分析智伯無德而亡時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就是指一個人要全面發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與中華優秀文化結合起來,加強黨性修養,時常問“道”、問“德”、問“仁”,始終自律自省自警、慎獨慎己慎微。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黨課報告,側重強調黨性修養,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加強自我修煉,提升綜合素養。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