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從“X經驗”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實施路徑》,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從“X經驗”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實施路徑》。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實施的重大戰略之一,對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的“第二個飛躍”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基礎上,使農民獲得了對自身勞動力的支配權和對承包土地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監督激勵問題,調動了個體農民的勞動積極性。19*~19*年,我國農業發展七年持續繁榮,在短時期內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較快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家庭承包經營的制度激勵作用逐漸減弱,體制優越性不再明顯。特別是進入*世紀*年代中期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加大,農民稅費負擔不斷加重,集體資產大都被分光賣凈,村莊出現離散狀態,農村資源不斷外流,基礎設施失修,公共事業發展滯緩,“空殼村”和留守老弱幼增多,黨支部缺乏威信,信仰缺失、人心渙散、干群沖突等各類問題和矛盾層出不窮,“三農”問題一度陷入困局。20*年以后,雖然受到國家扶持政策和免除農業稅等因素的刺激,糧食產量出現連續遞增的好勢頭,但是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水平并未因此發生實質性改變。隨著家庭經營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大部分村莊恢復到個體小農經濟狀態,雙層經營變成了“有分無統”的家庭分散經營,單家獨戶的個體農民無力進行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大規模土壤改良和農村環境整治,難以獨立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社會風險等,難以適應推廣農業科技和先進機械的要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滯緩,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弱,出現了“五化”(農村空心化、務農老齡化、要素非農化、農民兼業化、農業副業化)、“雙高”(高成本、高風險)、“雙緊”(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的新形勢、新問題,①依靠個體農戶的力量難以推進農村新“四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原本是包含“統”與“分”兩個經營層次的,集體層面統一經營為主導,家庭層面分散經營為基礎,“統”與“分”相結合。其制度設計的創新之處在于,村莊集體層面對分散農戶經營提供統一服務,降低農戶生產經營成本,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不好辦、辦不好”的事情和困難。但是,長期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踐結果是“分”被加強或“一分了之”,“統”被弱化或完全消失。大多數村莊分田到戶后,集體資產被分光賣凈,集體經濟組織沒有固定資產,喪失了經營功能,服務于廣大分散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直難以建立和完善;許多農村“一分了之”,任憑個體農戶自生自滅、自然分化。失掉集體組織依托的個體農戶,依靠小塊分散的土地不僅無法推進農村新“四化”,而且引發了很多經濟社會問題,如農民增收困難、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業生態問題和社會治理問題等。“有分無統”的家庭個體經營已經難以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亟待完善基本經營制度,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 此處隱藏983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