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醫院主任醫師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思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醫院主任醫師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思考》。
發展社會心理服務事業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礎。我國的社會治理機制是通過公共安全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來實現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作為社會治理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別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其功能是其他體系無可替代的。一是心理監測功能。主要通過心理測量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心理測量與評價,包括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監測和社會群體心態監測。發現心理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綜合施策。二是心理培育功能。利用發展心理學的專業技術對個體和群體心理傾向進行心態培育,使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三是心理調適功能。通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對個體心理偏差與問題進行調適與解決,通過心理知識普及,提高群體的心理素質和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四是應對心理危機功能。通過心理援助熱線和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專業活動,化解心源性風險,減輕心理危機對自己身體及生命和對他人及社會所帶來的危害,從而減少社會負性事件的發生,產生相應的社會治理效果。
發展社會心理服務事業是穩定社會發展基礎的重要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既需要加快發展社會生產力,更需要培育大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而社會心態的培育可以通過社會心理服務來實現。通過心理教育提高大眾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心理咨詢改變大眾認知,解決心理問題;通過心理治療和精神衛生服務,解決精神障礙人群的治療、康復、管理和回歸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化解。
發展社會心理服務事業是經濟持續的重要保障。經濟的發展需要增加社會財政收入,需要增加經濟效益,更需要減輕社會經濟負擔。2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和物質濫用造成的經濟負擔已位居第二位。我國精神疾病造成的疾病負擔占非傳染病疾病負擔的**%。過去,在我國的扶貧對象之中,因病致貧者所占比例較大,其中因精神障礙致貧者更是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銀行在《柳葉刀》發表論文,其核心論點是:為精神衛生投入1美元,可以產生4美元的回報。我國精神衛生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從全社會心理健康、心理亞健康入手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重視精神障礙的診治與康復,可以減少精神疾病的社會負擔,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發展社會心理服務事業是服務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在我國,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意識還不高,認識有偏差,雖然精神疾病發病率達**%,重性精神疾病發病率達*.**%,但由于存在嚴重的偏見和病恥感,約有**%的病人不去精神心理專業機構就診,不但危害社會,危害家庭,更危害自身,嚴重影響了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解決好心理問題,也就解決了人全面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