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國有企業網絡輿情風險防控機制創新研究的思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國有企業網絡輿情風險防控機制創新研究的思考》。
國有企業因其規模巨大,相關輿情更容易引起廣泛關注。負面輿情會給企業形象、公信力帶來損害,影響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妥善處置線上輿情,盡可能降低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是企業輿情工作的主要目標。從輿情事件的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分為輿情潛伏期、輿情傳播期、輿情爆發期、輿情消退期四個時期,在輿情事件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處置應對方式。面對當下的網絡輿情態勢,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輿情風險防控機制,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削弱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維護企業的公信力。
一、當前網絡輿情風險防控面臨的新形勢
(一)網絡媒體用戶通過互聯網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網民參與公共事務討論,進行輿論監督的重要載體和工具。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網民規模穩步增長,人均上網時長保持增長。互聯網是原生態民意的傳播出口,網民數量的增長意味著網民和公民的身份重合度越來越高,網絡民意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近年來,熱門輿情事件在經歷潛伏期爆發時,往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極高的關注度,在不同社交媒體、不同網民群體之間不斷發酵,呈現出熱度奇高、體量大的特點。同時,線上的輿論對線下的現實社會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網民群體已經意識到網絡是維護自身權益、監督公權力的利器,他們不僅在網上發表觀點、表達態度,更會對事件中的責任方提出明確要求。網民逐漸從被動的旁觀者轉向能夠影響事件進程的主動參與者。
(二)自媒體行業亂象叢生,傳播秩序日益復雜化
由于科學技術的變革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模式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再過渡到現在的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改變了受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的傳播方式,將傳播者的范疇擴大到了每一個擁有智能終端、能夠使用網絡技術的普通人。狹義上,自媒體指以單個的個體作為新聞制造主體而進行內容創造的,而且擁有獨立用戶號的媒體。因此自媒體一般都帶有強烈的個人屬性,創作的內容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質。后真相時代的來臨,理性客觀的探討讓位于偏激的、情緒化的觀點輸出。自媒體讓“人人都成為記者”成為可能,但并非人人都具備媒介素養。一方面,自媒體從業人員為了流量,存在夸大事實、營銷炒作、傳播謠言等問題;另一方面,情緒化觀點的表達容易讓普通網民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中,偏好站隊和“貼標簽”,擠壓理性討論的空間,從而導致在應對輿情事件時,引導輿論愈發艱難。
(三)互聯網視頻內容監測難點重重
目前,短視頻已經成為人們接收信息、娛樂消遣的主要方式。短視頻準入門檻低、試錯成本低,正成為當前信息傳播、輿論生成的主要渠道。但由于主體素養、視頻質量、傳播形式等局限性,理性、深度的內容往往難以傳播,情緒化的觀點卻大行其道。短視頻正契合了當下網民移動化、碎片化、快節奏的閱讀模式,成為網絡輿情策源地與發酵池的特點也在進一步凸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成為虛假信息與輿情反轉的重要平臺。單純為了吸引流量,拼湊剪輯、劇本擺拍等現象頻頻發生。由于視頻監測的運算量極大,目前在啟用短視頻輿情監測時,主要通過界定視頻中出現的關鍵文字加以判斷。如果視頻配文沒有涉及關鍵詞但又與輿情高度關聯時,系統則難以捕捉,這很有可能導致不能及時發現甚至遺漏輿情,從而加大輿情風險防控的難度。
二、當前國有企業在網絡輿情風險防控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輿情認知不夠科學
…… 此處隱藏360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