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街道網格化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街道網格化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積極推進社區網格化建設,依托轄區網格化平臺,科學劃分基礎網格和專屬網格,構建“區域黨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四級網格體系,實現了網格覆蓋無縫隙。
一、構建社區網格化治理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推進小區黨支部建設,首先以和平南路黨委為試點,積極探索“黨建+網格治理”模式,著力構建“1+3+12+N”四級聯動體系,即以和平南路黨委為中心,3個社區黨組織(龐樓、武屯、劉廟)聯動,12個小區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56個樓宇黨小組治理矩陣,形成問題在網格發現、在網格處置的工作機制,實現了“一網全覆蓋,上下一盤棋”。協調物業、業主、黨員、業委會等各方關系,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服務居民群眾、幫困解難等工作,推動黨組織的服務進樓入戶。目前,共收集社情民意103條,接收問題線索30個,處理家庭糾紛10余起。
二、建立社區網格化治理機制。建立完善“1331”社區網格化治理機制,即突出黨建引領,建強“一個核心”,實施“三議工作法”(自下而上提議、自上而下決議、自下而上評議),建立“三全模式”(“雙報到”單位、街道、社區干部、志愿者、網格員全員參與,小區、樓宇全領域覆蓋,居民反映問題全速辦理),盡心滿足居民需求,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和獲得感。整合駐區單位資源和小區多元主體力量,暢通居民物業服務需求和問題反饋平臺,常態化開展便民服務活動,積極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組織志愿者為居民提供點單式服務,涵蓋心理咨詢、法律調處等多項內容,做到群眾有需要、網格有回應。
三、壯大社區網格化治理隊伍。通過積極爭取資金,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每年不少于30萬元。規范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加強專職人員配備,強化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服務管理平臺。充實壯大網格員隊伍,努力實現對人、地、物、事等基本要素的精準管控,提升基層公共服務、矛盾化解、應急管理水平。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區工作者、網格管理員待遇保障機制,按照城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要求,完善落實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資待遇,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社會治理工作者隊伍。
四、完善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式。以黨建網格構筑平臺,科學界定公安、城管、信訪、環保、衛生等多個重點行業綜合執法力量之間權責邊界,加強條塊融合,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利用雪亮工程智慧化平臺,打造綜合執法“一個標準”建設、“一個平臺”整合、“一張圖”顯示、“一張網”應用的“四個一工程”,提升綜治工作精準化、智能化。以黨建網格為依托,以“定格、定人、定責”為原則,每個四級網格明確若干名專職社區城管協管員,重點整治馬路市場、占道經營、流動攤點、夜市燒烤、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現象,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和嚴格定人、定崗、定責的紀律考核,保證城市管理無縫化,真正實現了“一網盡收、一站清零”。
五、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效果。“紅色物業”深化拓展的最終目的是加強小區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通過建立完善“三縱三橫一聯”組織架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縱向管理、落實工作部署,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橫向交叉、相互監督配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認真履行具體職責,目前所轄小區黨支部共召開會議200余次,溝通、協調、處理涉及物業管理的各類具體問題50余起。推行“518”快速反應機制,物業公司針對業主提出的問題,5分鐘到達現場,1小時內解決,重大問題8個小時內解決,辦好群眾身邊事,提升居民滿意度,切實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最快速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