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學習貫徹省部級專題研討班心得體會:厚植為民情懷,踐行為民宗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學習貫徹省部級專題研討班心得體會:厚植為民情懷,踐行為民宗旨》。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在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在實踐中,和群眾說上話、說真話、說好話,體現的是對群眾“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若是擺上架子、做起啞巴,就會割裂干群間的血肉聯系,讓相親相愛的“雙向奔赴”變成漸行漸遠的“背道而馳”。
入鄉隨俗“說上話”,拉近干群“心理距離”。“這里我很熟悉,當年下鄉就騎自行車來”“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像這樣的大白話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隨處可見。沒有高高在上,沒有官話套話,有的只是通俗的語言和“嘮家常”式的交流。然而,和群眾聊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如果不會講方言土語,不僅影響正常的溝通交流,也會讓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基層干部既要把身子“沉下去”,到田間地頭、車間工廠、街頭巷尾走一走、看一看,主動融入當地語言系統,少一些文縐縐的普通話,多一些原汁原味的鄉里話,也要不斷提升“翻譯”政策的能力,把書面術語、專業名詞解釋清楚,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明,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
實事求是“說真話”,贏得群眾“用心點贊”。一言不實,百事皆虛。糊弄話、摻水分的話群眾不愛聽,甚至很是反感。“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在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用掏心窩子的話敲開了全村195戶貧困戶的家門,打消了群眾疑慮,融化了老鄉們內心深處的堅冰。誠然,基層干部身處最一線,每句話都與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要事先做足功課,充分了解走訪對象的基本情況,知道他想聊什么、喜歡什么、忌諱什么,找到彼此的共同話題。同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多想想自己的話夠不夠實、夠不夠真,多看看群眾的反應,是聽得津津有味,還是搖頭嘆息,絕不刻意掩蓋、泛泛而談。
因時制宜“說好話”,解決百姓“急難愁盼”。說好話,并非一味地迎合,而是講求語言藝術,以坦誠的態度與群眾平等對話,耐心細致地把問題講透、把道理說清。全國“最美信訪干部”陸建強,在辦公桌的一角擺著血壓計,見村民火氣上來,他會半開玩笑地說:“怒氣傷肝,要不測個血壓,平復了再接著講啊。”大家相視一笑,氣氛就緩和了。因此,基層干部不但要“做功”了得,還得“唱功”精湛。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肢體語言傳達積極的信號,以機智幽默的話語巧妙化解糾紛,還要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調整溝通策略,如此才能解開群眾心結,換來他們的舒心滿意和喜笑顏開。
群眾之事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傳承和弘揚為民情懷。我們黨植根于人民,來源于人民。作為黨員干部,更是要在擔當有為中厚植黨的執政根基,切實關心人民百姓的身心利益以及民生問題,厚植為民情懷。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