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為什么有的單位“干的干,混的混,混的給干的提意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為什么有的單位“干的干,混的混,混的給干的提意見”》。
當前,有些單位存在“鞭打快牛”現象,越是能力強的人,擔當的工作任務越重,由此責任越多,有時受到的批評也就越多。而那些成績平平、能力平庸的人,只承擔無關緊要的事,則明哲保身、相安無恙。
領導總是將大小事情都壓給“快牛”來辦,使其難堪重負。當你質疑一些工作并非自己分內之事、也非本單位之事,請求領導少攬人情活或讓別人做他分內之事時,領導卻說:“一個能成為單位棟梁的人,一是舍得吃苦,二是能夠吃氣,三是不計得失,四是擺正心態;凡事應該多擔一些、多干一些,你辦事、我放心……”領導說話就是有水平。
在實際工作中,“鞭打快牛”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能干者,在種好“責任田”的同時,常常會被派到更苦、更累的崗位上去“兼職歷練”;善寫者,不論分管多少業務,總有各類調研報告、匯報總結、情況報告、座談交流、先進事跡、領導講話等材料亟待“精心烹制”;勇敢者,遇到各類急難險重任務,領導總會率先想起,然后被委以重任,放下手頭活計,迅速去一線“滅火救急”;勤快者,每次出力氣、跑腿事情,無論手頭有多少活,即使你抬著飯碗,都會被組織要求放下、緩下,趕緊去招呼、去使力、去“擔當”等等。每天出家進家兩頭黑,睡午覺也成奢望,卻總有干不完的工作任務。
這種“鞭打快牛”的方法,看起來是重用能者,錘煉強者,實際上卻不盡科學,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是挫傷“快牛”的積極性。“快牛”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揚鞭策牛,甚至是干的越多,處罰越多,時間久了,難免會使“快牛”失去銳氣;
二是縱容了“慢牛”不思進取的惰性。“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在此心理作用下,“慢牛”遇到問題躲而遠之,面對困難避而逃之,長此以往,形成惰性;
三是不利于整體戰斗力的提高。一些單位領導之所以喜歡鞭打“快牛”,是因為嫌使用“慢牛”費心費力,這樣既造成了忙閑不均的不合理現象,也影響了“慢牛”自身良好作風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
本來,機構編制部門之所以給一個單位設置不同的崗位、組織人事部門之所以給一個單位調配人數不同的干部,就是要聚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使決策部署更加民主、科學、合理,激勵全體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 此處隱藏35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