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追憶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使命”專題黨課講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追憶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使命”專題黨課講稿》。
各位黨員,同志們: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以什么樣姿態、拿什么樣的成績來為建黨100周年獻禮,是我們在座每名黨員干部必須思考的內容。在我看來,黨員干部要從黨的百年光輝歷史中堅定初心使命,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積極主動投身到全縣鄉村振興事業中來,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全縣鄉村振興事業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追憶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使命”為主題,為大家上次黨課,和大家一起深刻領會并始終銘記我們黨追尋信仰和真理所走過的光輝歷程、付出的巨大犧牲、展現的巨大勇氣、彰顯的巨大力量,從中汲取豐厚滋養和智慧力量,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風范和優良傳統發揚下去,把他們開創并為之奮斗的黨的事業接力進行下去。下面,首先讓我們看一個視頻短片。
(點擊視頻播放短片······)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93年前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革命活動家夏明翰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行刑前,他揮筆寫下這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一直為人們所傳頌。在武漢革命博物館農講所的歷史陳列展廳中,有一頂蚊帳也常常引起人們好奇的目光。這頂蚊帳已經泛黃破舊,看上去很不起眼。這頂普通的蚊帳,為什么會像寶貝一樣被珍藏至今呢?因為,這是夏明翰烈士僅有的一件遺物。下面,讓我們隨著幾件珍貴文物講述的動人故事,感受夏明翰烈士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短暫而光輝的鐵血人生。
大宅院走出進步青年
夏明翰是湖南省衡陽縣人,1900年農歷八月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仕宦之家。他的故居位于湖南衡陽,是一座有著40多間房屋的大宅院。夏明翰的父母思想開明,早年曾支持維新,是辛亥革命運動的先行者之一。
父親去世后,母親帶著夏明翰姐弟回到湖南。夏明翰不喜歡祖父的四書五經,渴望接受新式教育。1917年,在母親的支持下,夏明翰不顧祖父的反對,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積極閱讀進步書籍,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1年秋,21歲的夏明翰經毛澤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滿腔熱情投身工人運動,領導人力車工人罷工。1926年秋,夏明翰和鄭家鈞在家鄉湖南一間簡陋的民房里舉行了婚禮。現在陳列在武漢革命博物館農講所的這頂蚊帳,正是岳母親手用細細的麻線精心編織而成,送給小夫妻倆作結婚禮物。
1927年在武昌都府堤居住時,蚊帳帶到了武漢,夏明翰犧牲后,蚊帳雖然破了,因為是他倆的結婚紀念品,所以鄭家鈞一直精心保存著這頂蚊帳。直到1967年,鄭家鈞將這件歷史的見證物捐獻給武漢革命博物館。
半截鉛筆寫下三封訣別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革命形勢極其險惡,隨時有犧牲的危險。為了保守黨的機密,做好黨的工作,夏明翰夫婦不得不經常變動住宿地點。在同年的七八月間,他們先后搬遷住房十幾處。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得知黨內出了叛徒,趕緊回到住處燒毀機密文件。怎料,就在準備轉移時,叛徒帶著幾個特務闖了進來,將他逮捕,關進了國民黨監獄。
在獄中,敵人對夏明翰施以酷刑,勸他投降,被他嚴詞拒絕。面對拷打,他怒斥敵人。在得知自己生命就要結束時,他忍著劇痛用敵人扔給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分別給母親、大姐、妻子寫下訣別信。
夏明翰在母親的鼓勵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擔心自己犧牲后母親因失子之痛而傷心,他懇請母親不要哭泣,要看到前途和光明。他在信中寫道:“你用慈母般的心撫育了我的童年,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了我極大的支持,親愛的媽媽,不要難過,不要悲傷,別用淚水送兒離開人間,兒子不想看到媽媽兩鬢白發,但我相信你會看到我們高舉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 此處隱藏1487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