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課講稿:民心所向,政之所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課講稿:民心所向,政之所往》。
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堂黨課,我今天的主題是“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我知道今天坐在這里的有很多都是基層黨員干部,你們應該更明白民心向背問題,今天我通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來跟大家聊一聊“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希望大家聽后有所收獲。
一、觀千里“江山”,感知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的“人民”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人民至上》、《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等文章都以平實的語言道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道出了當代中國對“人民”的理解,中國人千年前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于人”,把人擺在社會和價值體系重要位置。在論述關于國家制度和治理的豐富思想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本觀念對執政的借鑒意義。在繼承愛民利民、富民惠民等理念基礎上,中共提出“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民立場,賦予民本新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探索本國道路的百年史,也是一部“人民觀”的踐行史。在中國著名的政治地標北京長安街上,中南海新華門內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就是百年基因最顯性的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觀察家看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山”和“人民”關系的闡述,究其本質強調的是“人心向背”這一根本性問題。放眼世界,“治亂興衰”的案例屢見不鮮。習近平總書記反復用“塔西佗陷阱”“霸王別姬”“歷史周期率”等經驗教訓告誡全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二、從三次戰役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遼寧錦州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時指出,“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一個道理,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同國民黨軍隊的大決戰,既是兵力火力之戰,更是民心向背之爭。正是由于我們贏得了民心向背之爭,才使得雙方力量對比悄然逆轉,最終取得了革命勝利、贏得了人民政權。
民心向背是關系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古代先賢們很早就認識到民心與政治、政權的關系。《管子·牧民》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呂氏春秋·順民》曰:“先王先順民心,故功名成。”《大學》曰:“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回望百余年波瀾壯闊的征程,我們黨之所以能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正是因為始終把人民作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此處隱藏190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