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課講稿:筑牢文化自信 續寫文化新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課講稿:筑牢文化自信 續寫文化新篇》。
文以載道,言以修身。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事關國家前途命運、民族發展進程和人民利益福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第十二篇章收集整理了六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最新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重大課題,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強國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發展,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進行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
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創作出更有價值的文藝作品,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精神支撐與推動力量,今天這堂課的主題是“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筑牢文化自信,續寫文化新篇”。
一、文而化之,化而文之,深刻理解文化的概念
“文”與“化”并聯使用,較早見之于戰國末年《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過觀察天象,來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可見早期“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確。
現代的文化是語言和文字的總和,它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和傳播的國家或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藝術文化、科學技術等,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升華,文化的作用是對人行為產生導向作用。
二、以文化人,啟智潤心,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精神支撐與推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文化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等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多樣化、立體化、個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發明顯,對文化產品質量、品位和風格的需求越加提高。只有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才能更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邁上新臺階。
三、守正創新、砥礪奮進,我國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 此處隱藏310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