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機關“15分鐘”微黨課:四渡赤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機關“15分鐘”微黨課:四渡赤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提出的重要要求。四渡赤水作為紅軍長征途中徹底擺脫被動的一次經典戰役,充分反映了毛澤東卓越軍事思想和高超指揮藝術,被毛澤東譽為軍事指揮生涯的“得意之筆”。今天重溫當年金戈鐵馬運籌帷幄的壯闊場景,以大歷史觀審視之,我們能夠從中汲取深邃的思想力量,凝練豐富的領導智慧,吸納深厚的群眾觀點,領悟卓越的斗爭藝術,為新形勢下更好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增添歷史底蘊。
一、從四渡赤水中汲取思想力量,更好領會和運用黨的創新理論。
思想的力量是偉大的。四渡赤水蘊含的思想力量來自于共產黨人對真理和科學的矢志不渝,對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從中凝結而成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為我們黨指導實踐創新的思想法寶。
一觀四渡赤水前。中央政治局根據劉伯承、聶榮臻在遵義會議上的建議,決定中央紅軍北渡長江同四方面軍會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根據地。蔣介石迅即調整部署調集重兵近40萬人,妄圖將中央紅軍37000多人圍殲于烏江西北地區。毛澤東果斷提出“放棄原定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決定從瀘州和宜賓之間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戰略主張,由此開啟以思想之光點亮軍事奇跡之火。
二觀四渡赤水中。面對既不能與敵人硬拼人馬、又不能硬拼武器裝備的實際狀況,毛澤東和中革軍委采用“上兵伐謀”的非凡膽略和高超藝術,一渡避敵、二渡殲敵、三渡調敵、四渡甩敵。而貫穿其中的行動邏輯是:避實擊虛、調虎離山、聲東擊西、金蟬脫殼,正如白沙會議發布的《告全體紅色戰士書》中所作的戰略描述,“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這“六個有時”充分展現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
三觀四渡赤水后。從1月29日毛澤東雙腳踏上四川大地到徹底改變長征初期的被動局面,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后又經歷了兵臨貴陽、奔襲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等一系列具有內在緊密聯系的軍事行動,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川滇黔邊的狂妄計劃,為長征和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其中,“打是手段,走是目的”是貫穿始終的運動思維和目標導向。在本質意義上看,四渡赤水歸功于黨中央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是用思想偉力撬開正確革命道路的必然體現,是思想之旗引領前進方向的必然結果。正如劉伯承后來回憶說:“遵義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這種新的生命的內核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由此構筑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上又一座耀眼豐碑,我們要深刻領會并運用好這一思想之旗和精神之魂,用以指引黨和人民事業接續傳承、永續發展。
二、從四渡赤水中凝練領導智慧,更好維護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 此處隱藏297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