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匯報》。
近年來,**把黨建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聚焦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精準對接、一體推進,為鄉村振興強基賦能。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扛起來。建立縣委常委會優先議定機制,出臺縣領導包聯制度,印發《關于從嚴從實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形成縣委主體責任常態落實體系。每季度進行現場觀摩、每月開會調度、每周進村入戶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及時研究重大事項,破解瓶頸問題。縣委組織部全員下沉一線,每季度對全縣528個農村(社區)開展一次全覆蓋走訪調研。同時,制訂《關于建立健全鄉鎮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意見》,壓實鄉鎮黨委書記主要精力抓鄉村振興職責,通過擂臺比武、創星爭先,促使鄉村兩級干部奮發作為、盡職盡責。全縣680名駐村干部、1118名幫扶責任人、55名科技特派員和226名產業指導員向鄉村振興集聚。
二、配強基層隊伍,把鄉村干部的干事勁頭鼓起來。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緊扣鄉村振興需求選用干部。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后,35歲以下干部47名,占比42%;全日制大學本科學歷干部45名,占比40%,有鄉村工作經歷的成員90%以上。村“兩委”換屆后,全縣所有村均實現黨支部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其中50歲以下達61%,大專以上學歷達42.3%,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四類人員”達100%。按照“一線經歷優先考慮、鄉鎮推薦優先使用”的原則,提拔重用18名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等“五方面人員”進入鄉鎮班子,有效激發了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
三、強化政治功能,讓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強起來。構建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實行五級黨建網格化管理,構建黨委領導、支部主導、黨員群眾多方參與的網格化黨建體系。全縣五級網格共融入網格員8916名,面對面聯系服務群眾,實現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著力打造了以賈寺院村、呂莊村為核心的兩個市級黨建示范帶(片)和21個縣級黨建綜合示范點。目前,僅賈寺院村就帶動周邊村發展設施蔬菜540余畝,輻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通過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土地集中托管經營、“1+X+1”產業扶貧等措施,該縣年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516個,其中10萬元以上的達116個村。
四、做強鄉村產業,讓鄉村振興的底氣硬起來。圍繞“一主兩輔”產業(一個蔬菜主導產業,紅梨和肉羊兩個輔助產業),引進現代鑫鼎農業院士工作站、河北梨產業技術研究院等6家農業科技機構,研發推廣新技術新品種30余項;引進省級以上專家31人、培育“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130余人。特別是借力中央黨校高端資源,舉辦政治理論、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培訓班20多期,培訓各類人員1萬余人次,培育打造了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采用“黨支部+農戶+合作社+產業項目+市場”模式,讓更多農戶聚在產業鏈上、富在產業鏈上。其中,糯玉米深加工項目,帶動40多個村2000余戶農民種植糯玉米2.2萬畝,畝均增收1200元;建成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紅梨生產基地1.2萬畝,涉及50多個村,畝均產值超5萬元;打造了賈寺院農耕小鎮、古早清涼生態園、韓王思公民俗小鎮等農旅品牌,取得農民增富、企業增效、集體增收三方共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