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強化銜接聯動,按照集約化、專業化、便民化、信息化要求,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綜合調解服務平臺,依法專業、便捷高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做出新貢獻。
一、立足職能,健全規范化工作體制
一是建成縣級矛盾調解中心。中心運行采取“前臺后廠”模式,在服務大廳設立調解受理業務窗口,在調解區域設有調解室、調委會辦公室、檔案室等功能室。成立了由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所長、相關股室負責人、公證員、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成員在內的調解專家服務隊,逐步完善矛盾排查、糾紛受理、分析研判、聯動聯調、督查回訪、卷宗考核、信息報送等制度。
二是推進鄉鎮服務站建設。綜合開展法律咨詢、矛盾糾紛化解、行政復議聯系點、法律援助等工作。整合綜治辦、信訪辦等力量,積極打造調解品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后一站”。前曹司法所現運行的“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專職人民調解員參與前曹鎮法庭訴前調解案件,為鄉鎮切實解決多起農民工討薪、婚姻家庭繼承與欠款糾紛問題,保證了糾紛源頭化解,做到了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是健全人民調解社會組織。配齊配強專職人民調解員,大力推動品牌調解室建設,建成龍門“老楊說事”調解室、德原街道“法德警調室”、恩城“訴調對接調解室”、張華“警調對接調解室”等品牌調解室,縣鄉分級開展人民調解員骨干培訓班,落實糾紛排查調處制度、個案補貼機制。
二、協調聯動,統籌推進多元化解
一是探索多元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員聯系民警、聯系法官、聯系律師制度,成為推進**特色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的重要途徑。截至7月底,**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解成功案件610件,調解涉及金額371.8萬元,形成書面協議171卷,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86次,成功預防矛盾糾紛80件。
二是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在成立婚姻家庭、勞資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11個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退役軍人事務人民調解委員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讓知識產權、退役軍人、勞動糾紛等領域內發生的矛盾糾紛有了“專管”、“專調”。
三是構建調處閉環機制。選優村居調解隊伍。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完成全縣436個村(社區)調解組織換屆選舉;選強行業性調解隊伍。聯合龍門街道、縣婦聯、縣民政局等17個縣直部門和10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集中成立婚姻家庭、勞資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11個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成聯合調解室,安排專職調解員輪流值班,接待來訪群眾;選準品牌調解員隊伍。將退伍軍人、退休教師、退休干部等“五老人員”選聘到人民調解隊伍中,建立個人品牌調解室10余個。
三、深化應用,激發“智慧調解”新動能
一是線上線下同頻運行。窗口平臺和智慧系統一體打造,深化“山東智慧調解”應用水平,發揮其網上樞紐平臺作用,確保受理、流轉、調處、反饋線上線下同步運行,實現矛盾糾紛“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辦結”。
二是建立立體化應用體系。以提升調解質效為應用導向,研發了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手機APP、電腦客戶端“四位一體”調解使用終端,推動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應用”,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縣級人民調解中心“兩級樞紐”線上受理、處理。實現了調解申請在線受理、調解委托在線分流、調解方案在線提交、調解協議在線達成、調解結果在線公開、調解服務在線推送“六項便民服務功能”。
三是建立新型調解模式。建成12處鄉鎮(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并全部安裝“智慧調解”受理平臺,公開選聘24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充實到鄉鎮(街道)調委會,對轄區內矛盾糾紛及時受理、分流和調處。在鄉鎮(街道)區域黨建共同體設置法律服務站并選派1名法律顧問承擔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在部分社區的品牌調解室安裝“智慧調解”調解平臺,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與調解專家遠程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