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全市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會上的匯報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會上的匯報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縣域是城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環節,必須牢牢抓住社區黨建這一關鍵,立足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持續強基礎、聚合力、增活力,努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
強體蓄能完善“功能模塊”。構筑縣域城市基層治理大廈,首先要扎扎實實打基礎,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完善基本制度、夯實基本陣地。構建“橫縱貫通”的組織模塊。橫向,推動黨建、綜治、民政等“多網合一”,按照每個網格服務300-500人的標準,推動組織網格全面覆蓋;縱向,搭建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架構,將黨的組織和工作貫通到居民樓棟、延伸到群眾身邊。強化“頭雁領航”的隊伍模塊。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這支帶頭隊伍,培育社區專職工作者這支骨干隊伍,發動物業服務人員和社區熱心黨員這支重要補充力量,建設結構合理、能力過硬、數量充足、平急兼備的社區工作隊伍。細化“條塊清晰”的職責模塊。全面建立“三張清單”,社區工作“準入清單”明確社區獨立履行主責主業事項、“協助清單”明確社區協助政府部門落實工作事項、“負面清單”明確政府部門依法應履行且不得轉嫁社區事項,構建“權責一致、邊界清晰、運轉順暢”的條塊關系。優化“全科服務”的陣地模塊。每個社區打造可實現幫辦代辦、預約服務、網上辦理、自助終端辦理的黨群服務中心,配套N個集應急求助、矛盾調解、議事說理、信訪舉報等功能于一體的網格服務驛站,形成“一刻鐘城市服務圈”。
共建聚能打造“宜居家園”。相比大中城市,縣域社區底子薄、資源少,只有聚合多方力量,才能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多元的需求。建立“雙聯機制”。打破條塊壁壘,建立“雙報到”單位黨組織書記任社區第一書記包聯小區,黨員干部直聯群眾的“雙聯”工作機制,通過服務團隊下沉、點亮“微心愿”等活動,推動組織聯建、黨建聯抓、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享。開展公益創投。圍繞為老為小服務、鄰里共治、志愿服務孵化等服務治理項目,拿出專項資金定期組織開展公益創投活動,鼓勵社會組織把“金點子”轉化為社區治理“金鑰匙”。吸納志愿隊伍。吸引轄區熱心居民、外賣員、快遞員等擔任移動網格員參與社區服務,建立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服務模式,實行志愿積分兌換制度,更大限度調動志愿服務積極性。開展睦鄰活動。擴大社區“鄰里圈”,常態化邀請駐區單位、“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社區居民協商議事、建言獻策,引導居民攜手共建和諧美好幸福家園。
擴權賦能激發“內生動力”。讓縣域社區理直氣壯抓治理,破解權責失衡的困境是關鍵一環,持續為社區賦能增力,增強社區為民服務的底氣。強化自上而下的推力。將城市基層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由市委書記擔任“總指揮”為城市基層治理“撐腰”“站臺”,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自上而下推動治理升級。常態化開展社區黨組織書記“爭旗打擂”活動,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每季度集中展示基層治理中的矛盾調處、為民服務典型案例,形成“比、曬、亮、學”的濃厚氛圍。用好信息技術的助力。綜合運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整合打造高效能“民生全響應智慧平臺”,建立“下呼上應、接訴即辦”工作機制,社區對超出自身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可通過平臺呼叫部門聯動解決,所有環節網上流轉、全程留痕、閉環管理,確保問題處置到位。激發由內而外的動力。建立自下而上的考核評價機制,由群眾評價社區、社區評價職能部門,結果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形成“條條圍著塊塊轉、工作圍著群眾干”的生動局面。暢通社區干部晉升渠道,每年拿出專門名額面向優秀社區干部公開招錄公務員;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讓社區工作人員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