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檢察院主題教育第一次調研成果交流會上的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檢察院主題教育第一次調研成果交流會上的發言》。
同志們: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在檢察工作中大興調查研究既是對黨的優良傳統的傳承和發揚,也是檢察機關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開展調查研究,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以科學的方法為指導,有效發揮調查研究在促進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談幾點體會,以供同志們參考。
檢察機關開展調查研究需要進行充分的實證調研。檢察人員需要沉浸式投入司法實踐,發現檢察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引發思考與改進。實證調研中有兩個重點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注重調研方法的選擇。實證調研方法多樣,由于研究內容及其性質的不同,選取的調研方法也各有側重。檢察工作與一般意義的“田野”不同,如果僅僅是短時間的參與或者采用問卷形式進行調查,不容易發現“真問題”,這就對檢察調研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真正參與到檢察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去。二是細化實證調研的程序。調研的質量取決于其形式和規范,高質量的實證調研需要規范的程序和充足的時間。
調研實踐工作完成后需要對問題作出實質性判斷。在調研人員具體參與、投入檢察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可能就會發現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不能僅僅局限于具體案件或者檢察工作本身,而是要對問題作出實質性判斷。實質性判斷是檢察調研工作中非常考驗調研人員各方面能力的環節,要求調研人員掌握扎實的檢察理論,并且對檢察工作有相對充足的實踐經驗。實質性判斷就是將實證調研階段發現的問題運用檢察理論進行定性。作實質性判斷是在個案中總結提煉具有共性的爭議焦點。檢察調研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個案,調研不是抽查,其意義在于發現檢察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通過個案,舉一反三地從中總結和提煉問題和經驗,這是檢察調研的價值歸屬。簡言之,實質性判斷是把調研工作從個性層面推進到共性層面的環節。
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在檢察調研深入具體工作發現問題之后,需要在理論層面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在檢察工作中,能夠找到相應法律規范的案件,在法律適用過程中不容易產生爭議。往往是在法律規范存在漏洞、法律解釋存在歧義、檢察理論與司法實踐錯位等情況下,才會產生實踐困惑。所以,在發現問題后,仍然要從實踐層面返回理論層面進行梳理、解釋。從更宏觀的意義上講,調研正是通過理論探討,將個案中發現的問題上升到中層理論,從而通過反思理論結構再進一步指導其他相似案件辦理。可見,理論探討環節是檢察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從法律規則層面沒有找到具體條文,或者現有法律制度框架中沒有涵攝新出現的法律關系,那么這時候就需要結合調研的經驗,細致分析問題的事理與法理,從而找到更加合理、規范、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講,理論探討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理論定位。在實證調研完成并作出實質性判斷后,從檢察理論的整體框架中找到相關問題的具體定位,是進行理論分析與探討的前提。理論定位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的活動,要求調研人員熟練掌握檢察理論的內容體系,也考驗調研者的學術能力。在同樣學習系統的法律知識和檢察理論的情況下,調研人員可能會對同一問題作出不同定位,這也表明檢察調研中的理論定位不具有唯一性,而是可以對應多個理論研究場域。第二個環節是理論對照。檢察調研中提煉出問題后,調研人員需要對照不同學者的觀點,甚至是不同國家對于該問題的相關規定與做法,作進一步剖析。在理論對照的過程中,調研人員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分析視角,更加充分的論證依據,從而找到更加合理和正當的方案。第三個環節是理論創造。在社會發展與轉型的過程中,不斷涌現出新事物和新問題,可能不僅僅是無法律規范,還可能是理論研究仍處于空白或者爭議階段,那么研究者可以在調研的基礎上、在實踐與理論的往返間進行理論創造。
…… 此處隱藏44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