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林業生態建設典型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林業生態建設典型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謀篇布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按照“科學、生態、節儉”要求,以“五個專門”為抓手,創新完善“栽管用”全鏈條荒山綠化機制,全力攻堅荒山綠化三年行動,全方位提升森林資源總量,改善生態質量,促進富民增收。
一、創新推進機制,按下荒山綠化“快進鍵”。一是市縣一體“網格化”推進。建立指揮部作戰體系,制定荒山綠化三年行動方案和規劃,市縣鄉村逐級簽訂三年行動責任書;將全市荒山綠化分為1443個造林小班,成立182支、3387人的專門綠化隊伍,實行“一山一策、一班一卡”,網格化強力推進。利用三年時間完成6.76萬畝荒山綠化任務,今年計劃完成4.63萬畝,目前已完成任務的80%。二是單位助力“結對化”幫扶。市、縣兩級全部建立部門、單位、企業幫扶機制,市級對55個市直部門、駐濟單位和國有企業劃分荒山綠化幫扶區域,明確幫扶任務、完成時限等,協助推動荒山綠化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問題。三是全面參與“便利化”盡責。健全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機制,按照“方便盡責、多樣盡責、全年盡責”原則,建立健全各級義務植樹基地體系,開展“萬名干部荒山綠化”行動,搭建“云植樹”平臺,辰欣藥業、東宏管業等10家民營企業捐資100萬元,主動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二、創新管護機制,嚴把荒山綠化“質量關”。一是技術服務全程跟進。成立市縣兩級荒山綠化技術服務團隊,編制荒山綠化技術導則,進山入戶,一對一、點對點提供指導服務。開展造林技術、苗木管護、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森林防火培訓2.7萬人次。二是設施設備同步配備。將水路管網等基礎設施與造林綠化一體設計、統籌實施,保證未來3—5年及時澆水、成活。已建設水井13眼、蓄水池118個,配備水車126輛、水泵103臺,鋪設引水管道815公里、修建上山道路136公里。三是質量監督閉環管理。實行日常質量監管和竣工檢查驗收相結合的質量管理制度。對新完成的造林山頭,實行縣級自查、市級驗收。對正在施工的山頭,實行全過程監管,發現問題限期整改、驗收銷號。截至目前已整改問題67個。
三、創新轉化機制,提升荒山綠化“含金量”。一是創新群眾增收模式。全面推行“工程造林+鄉村綠化隊+村護林隊+村民公益崗”模式,組建村級綠化隊252支,4000余名群眾每天在家門口勞動,每人每天增收80—120元,新增農村護林公益崗位1240個、企業聘請護林人員182人、帶動就業24萬余人次,實現群眾增收2200余萬元。管護階段預計可增加1800個崗位,重點向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傾斜。二是延伸林業產業鏈條。堅持因山制宜、因村制宜,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木本糧油作物,加快板粟、櫻桃、西梅等特色林果業集群發展,建設“山上糧倉”“山上油庫”“山上果盤”,經濟林面積占比在30%以上;發展高效林下經濟2萬畝,新建菌類、藥材等林下高效種植養殖示范基地、示范點10處,放大林產業綜合效益。三是探索碳匯交易機制。注冊成立綠碳科技公司,加強與中國林學會、中國林科院等高等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合作,將6.76萬畝荒山綠化納入碳匯造林項目開發,放大生態效益,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