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基層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基層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我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開展“星期一夜校”“星期五大掃除”,抓實網格化管理,教育干部、帶動群眾、融洽關系、提升效能,全縣呈現出干部群眾心齊氣順,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開設“星期一夜校”。為解決部分干部不重學習、心浮氣躁、熱衷應酬、本領恐慌等問題,我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縣開設“星期一夜校”,用好“學習的武器”,大力提升干部素質,轉變干部作風。一是高位推動。縣委制定出臺《**縣“星期一夜校”活動方案》,把每周一晚上定為干部集中學習時間,重點學習政策理論、黨紀法規、業務知識,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小時,引導干部靜下心來學習、沉下心來思考。縣級領導每月至少1次到分管部門、聯系鄉鎮和聯點村(社區)領學述學,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二是豐富形式。“星期一夜校”除傳統的領導、專家講授外,突出的功能和優勢,就是搭建了一個干部相互交流的大平臺。每次集中學習都提前確定主題,干部圍繞主題,聯系工作、生活實際,深入思考、撰寫材料、上臺發言,領導進行點評。同時,開展讀書感悟分享、心得體會交流、演講征文比賽等,激發干部學習興趣,打開干部思路靈感,提升干部表達能力。三是嚴格督查。由縣委辦牽頭,從宣傳、組織、紀檢等部門抽調力量成立督查組,對各鄉鎮、各單位“星期一夜校”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走過場、圖形式的單位及個人進行通報。同時,把督查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與評先評優、績效獎勵掛鉤,并作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
二、開展“星期五大掃除”。把“星期五大掃除”作為走進群眾、教育群眾、帶動群眾的重要途徑,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法開展工作,提高群眾思想覺悟,讓他們心熱起來、行動起來。一是以“小整治”美化“大環境”。每周五下午,各鄉鎮、各單位分批次安排干部到村(社區)搞衛生,按照統一定標準、村組來發動、干部做示范、戶戶都參與、月月有評比的“五步曲”扎實推進,帶動、引導、督促群眾自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各鄉鎮按照一、二、三類村分別占20%、50%、30%的比例,把所有村進行分類,提升二類村、消除三類村,做到村村整潔、家家干凈。二是以“小會議”解決“大問題”。把每月最后一周定為“無會周”,26日為領導聯系企業日,27日至29日為走訪幫扶日,形成制度。每月走訪幫扶日,聯點縣級領導、聯村科級干部、駐村干部到村(社區)去主持召開“院落會議”,現場調研辦公,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無會周”變成“實干周”。2021年以來累計收集意見建議6700余條,幫助解決問題5000余個,進一步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三是以“小公約”促進“大文明”。完善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倡導紅事不放炮,白事“三封炮”。把群眾自己能干的事交給群眾自己干,由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麗屋場”,衛生費按政府撥一點、群眾收一點、鄉賢籌一點“三個一點”來保障。開展“平安家庭、文明衛生家庭、勤勞致富家庭、道德模范”四項評比,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推動鄉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2人榮登“湖南好人榜”,涌現出了“全國勞動模范”張麗青等一批先進典型。
三、抓實管理網格化。全縣共413個村(社區)6596個村民小組,我們把每一個村民小組作為一個網格,由村(社區)干部、黨員組長、輔警、志愿者等擔任網格管理員,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精細化基層治理體系。一是以“小網格”構建“大平臺”。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公安局、司法局、鄉村振興局負責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管理平臺,依托戶籍管理系統、育齡婦女管理系統、疫情防控系統,以家庭為單位,由網格管理員摸排和完善網格內成員信息,精細到每一個家庭有哪些成員、有什么特點、在哪里工作、收入多少、是否為貧困群眾、是否為駕駛員、有沒有犯罪記錄,等等,詳細標注,一目了然,便于及時了解和掌握情況,收集群眾訴求,督查督辦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以“小探頭”織密“大系統”。緊扣“網絡互聯、數據融通、智慧應用、安全監管”四個關鍵,探索“云上”治理,建設城鄉末端感知系統。平安城市感知系統建有3032個高清監控攝像頭、50個人臉識別終端、34個治安卡口,68個移動監控平臺實時在線;雪亮工程感知系統分為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單位、平安企業、平安門店、智慧物流、雪亮鄉村等7個子模塊,共接入監控攝像頭40630個;平安校車、公交監控系統覆蓋全縣127臺校車、46臺公交,可通過車上的6個監控位實時監控,確保校車、公交運行安全。三是以“小站點”解決“大問題”。在縣鄉村三級設立訴源治理站(點),整合信訪、司法等部門力量,積極借助社會力量,打造“一站式”解紛服務體系,共建成433個人民調解委員會,有1490名人民調解員、6132名調解糾紛信息員,推動調解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最末梢,實現分類調處精準解紛。同時,實行信訪包案制,對重復訪和信訪積案,由縣級領導、聯村科級干部、第一書記包案,用心用情落實“三見面”,依法依規化解調處。2021年以來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441件,調解成功2384件,成功率為97.7%,全縣民商事案件萬人成訟率同比下降3.6%,縣域社會矛盾糾紛總量同比下降10.4%,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成訟”。四是以“小服務”辦好“大事情”。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進“一件事一次辦”,47個部門1105項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實現“應進盡進”。413個村(社區)都建有綜合服務平臺,設置了“一門式”服務大廳和“一站式”服務窗口,醫療、警務、金融、通信、電商、水電繳費等便民服務項目全部進駐平臺,并下放168項行政權力事項到鄉鎮、29項高頻事項到村(社區),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基本實現線下“只到一個窗口”、線上“只上一張網”、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服務效能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