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如何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如何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僅對于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2022年下半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也具有特殊意義。
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提出,2021年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我國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時也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要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正是由于我國在疫情防控中的全球領先優勢,從而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要堅持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
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此外,世紀疫情和地區沖突進一步擾亂了全球產業鏈,世界經濟恢復預期轉弱。在國內,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短期經濟下行并不能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我們可以在挑戰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進一步積累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針對當前形勢和2022年的目標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具體工作。這些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多年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和靈活運用。2021年**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表現在對長期發展要求、當前經濟運行和管理經濟的政策把握的緊密銜接與相互照應上。
首先,充分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要求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是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把這個認識與經濟運行政策相結合,從而轉化為經濟工作實踐,是實現科學調控經濟的保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刻揭示了經濟循環的基本原理,《資本論》從單個資本和社會總資本兩個層面分析了資本運動和經濟循環規律。在社會化大生產中,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在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實現消費福利;資本的使用實現價值增殖。這兩個實現就是所謂“驚險的一躍”,它推動經濟循環并不斷擴大社會化再生產。在經濟循環中,生產是決定分配、流通、消費的主要因素,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主要矛盾方面。因此,我們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抓住具有報酬遞增、技術外溢效應強的高質量生產活動,提高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和創新等要素的配置效率,實現要素組合的結構優化,形成強大而有效的供給能力。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同時,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共同發力,推動形成穿透經濟循環堵點的合力,從而消除瓶頸制約,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商品服務、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對于一個國家的社會總資本運動提供了提質增效的有利因素。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加快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要推動制度型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活力。
…… 此處隱藏208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