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縣委生態環境保護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縣委生態環境保護經驗交流材料》。
今年以來,**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黃河國家戰略、山東現代水網建設的重大機遇,按照“生態共治、環境共保、發展共享”總體思路,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建立新體系、重塑新機制、轉換新動能,奮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一、堅持生態共治,確保一湖清水向北流。做好治理創新引領文章,打破“就湖治湖”的狹隘思維,系統推進上下游、湖周邊、全流域生態治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守護黃河安瀾等整體銜接,開啟了生態治湖新模式。一是建立全流域生態治水體系。以“湖”為點,以流域為線,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全區域整治、全流域提升。開展**湖綜合整治集中行動,累計清理菹草8萬余噸、“三無”船只300余艘。環湖實施18個引水上山項目,修復礦山8000余畝,濕地2萬余畝,**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推進大汶河、匯河等入湖河流水環境、水污染集中治理,斬斷外源污水入湖。與平陰、梁山、東阿等周邊縣市區簽訂縣際流域橫向補償協議,推動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建的流域保護和長效治理機制。二是推進城鄉一體治理模式。在城鎮,積極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開展生態水系升級、道路綠化提升、雨污分流改造、山體公園打造、城區棚戶區改造等城市品質提升工程,縣城建成區面積綠化覆蓋率4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平方米。在鄉村,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綠化、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美麗庭院”建設等工作,搶抓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機遇,系統實施水利工程,打造河湖渠相連、四季水長流、楊柳鑲兩邊的水美鄉村。全縣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村15個,市級生態村302個。三是打造長久安瀾生態工程。聚焦**湖防汛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先行實施金山壩迎汛除險工程,對金山壩進行加高加固,壩底加寬16米、壩頂加寬9米,高出老壩0.5米,為**湖安全度汛打牢基礎。同步謀劃實施**湖洪水南排、金山壩以西居民遷建、**湖清淤擴容等重點項目,加快解決影響**湖安全發展的堵點問題,全面提升水旱災害綜合防治能力,確保山東段黃河長久安瀾,守護沿湖沿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此處隱藏136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