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工作匯報》。
今年以來,我縣將扶貧資產后續管理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突破口,探索建立“4533”工作機制,切實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建立“四張清單”明責任摸底數。對脫貧攻堅以來各級投入的18.39億元扶貧項目資金,形成的12.51億元扶貧項目資產全面核查,分“經營性、公益性、到戶類”三種類型,建立了“責任、制度、資產、檔案”四張清單,確保了每項資產底子清、信息準、有人管、有據查。責任清單,厘清鎮街、行業部門職責,統籌推進全縣資產管理工作。制度清單,確保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有章可循,把扶貧項目資金規范為扶貧資產。資產清單,制定《扶貧項目資產確權流程圖》,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檔案清單,建立資產總臺賬和部門、鎮、村、戶四類管理臺賬,確保有據可查。
二、探索“五種模式”保收益促增收。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針對資產性質,分門別類,逐步探索出五種模式,精準管護。對公益性資產實行“1+10”管護模式保運營。“1+10” 管護模式,對水電路等公益性資產,明確管護責任、設立管護崗位,聘用脫貧群眾,保障資金投入。全縣落實管護崗位539個,脫貧人口363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保增收。對經營性扶貧資產通過“自主經營”“村企聯建、政府統籌”“保底分紅”和“股份合作”管護模式保收益。“自主經營”模式,鼓勵有意愿、有能力、有基礎的村自主選擇產業項目,經營發展壯大,用活扶貧項目資產。“村企聯建、政府統籌”模式,由政府搭建平臺,重點支持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脫貧村發展特色產業。“保底分紅”模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扶貧項目資金注入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按照一定比例定期分紅。“股份合作”模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扶貧項目資金入股,雙方按出資比例進行收益分配,企業優先使用脫貧勞動力。
三、落實“三項舉措”強監管能增值。著眼凝聚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工作合力,我們堅持縣管為主、上下聯動、真督實導,采取“健全管理機構、開展專項督查、一年一評價”三項措施,強化日常管理,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確保了扶貧項目資產“管好用好漲收益,保值增值不流失”。成立**縣扶貧資產管理中心,落實日常化管理。組成工作組,開展專項督查,及時督辦,限期整改。聘請第三方機構,對資產運營情況進行績效評價。
四、推行“三色預警”防風險保安全。根據存在問題,研判分析安全風險等級,實行“綠色、黃色、紅色”預警機制,及時警示提醒,動態監測管控,切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風險防范到最低限度。“綠黃紅”三色預警,做到動態監測管控。“綠色”代表扶貧項目資產運行正常,“黃色”代表資產閑置或有流失風險,“紅色”代表已出現資產流失、受損。目前,全縣679個經營性資產項目運營正常,未出現黃色、紅色預警。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規范到位、保值增值收益穩定,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