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的思考與對策》,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的思考與對策》。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等不得,也急不得,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
一、著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要實現富民,前提和基礎就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中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質還需進一步改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些都需要我們在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更有效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不斷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
(一)將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擺在基礎性前提位置,確保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202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即將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是也應注意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仍較大,2021年美國人均GDP為6.93萬美元,德國為5.08萬美元,日本為3.93萬美元,這決定了社會財富“蛋糕”在當前規模大小下,無論如何精切細分,也很難達到上述“高收入”的水平。因此,要將持續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擺在基礎性前提位置,穩住經濟基本盤,推動經濟在高基數上努力實現中高速增長,爭取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均GDP、勞動生產率等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為共同富裕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
(二)堅持技術創新和機制優化相結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強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的后勁
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就必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伴隨中國經濟轉向中高速增長,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大量投入來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更加凸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后40多年里,中國之所以能保持全球領先的經濟增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通過各類方法保持了全要素生產率的穩定提升。按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測算,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在1980—1989年間為3.9%、1990—1999年間為4.7%、2000—2009年間為4.4%,2010—2018年間為2.1%,2021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為美國的43.3%,要實現2035年中國GDP或人均GDP翻一番,屆時全要素生產率需要達到美國的65%,這意味著未來中長期里中國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改革,使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每年比美國多出近1.95個百分點,即保持在2.5%~3%的增速,才能實現上述目標。
(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經濟發展韌性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中國過去幾十年實體經濟的壯大發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內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制造業發展綜合成本上升、需求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續走低,制約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和共同富裕的扎實推進。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即使是在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美國,其在人均GDP(現價)從1萬升至2萬美元(1978—1987年)的過程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相對較高且較穩定,基本維持在30%左右。中國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要防止經濟脫實向虛,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更加注重推進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此處隱藏1261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